章目<tab2>1<tab2>2<tab2>3<tab2>4<tab2>5<tab2>6<tab2>7<tab2>8<tab2>9<tab2>10<tab2>11<tab2>12<tab2>13<tab2>14<tab2>15<tab2>16<tab2>17<tab2>18<tab2>
第十七章 信仰的劃分
有三類信仰相對於物質自然三種型態並從中演化而生。在激情及愚昧信念下的人所進行活動只產生非永恆的物質成果;相反地在善良下履行的活動,跟隨靈性訓示,淨化內心,引向主Krishna的純粹信念及向祂的奉獻。
1
阿爾諸納詢問有關那些不遵隨經典,但按照自己的想像崇拜的人。
2-4
Kishna描述信仰的劃分。根據自然的型態,有三種類的信念 — 善良、激情和愚昧。在善良型態下,人崇拜半神人;在激情下,人崇拜惡魔;在愚昧下,人崇拜鬼魅及精靈。
5-6
那些因驕傲及假我,執行經典不建議的嚴峻的苦行和贖罪的,那些被欲望與依附驅動的,那些愚蠢的,及那些折磨軀體的物質元素與在內的超靈的人,都被稱為惡魔。
7-10
根據型態所劃分的食物: 根據型態,食物、祭祀、苦行和佈施均可分為三種類型。 那些多汁,高脂,全面均衡和令人愉快的,那些延年益壽,淨化人存在,給人帶來力量、健康、快樂和滿足的,是善良型態的食品。 那些過苦、過酸、過鹹、過辣、過刺鼻,過乾及過熱的,是在激情型態下的食品味道,它讓人沮喪、痛苦和疾病。 過時、無味、分解、腐爛的食物,包括人吃剩的和不可觸碰的,是在愚昧型態下的食品。
11-13
根據型態的祭祀: 根據經典所舉行、沒預期得到結果的祭祀是在善良型態下的。 為了一些物質利益,或在驕傲下舉行的祭祀是在激情型態下的。 沒有信念、無視聖經,沒有派發靈性食物、唱頌韋達讚歌及回饋祭師報酬,是在愚昧型態下舉行的祭祀。
14-19
根據型態的苦行: 不求物質利益,懷著超然信念,只為Krishna而進行的苦行是在善良型態下的,這分為三個部份:
- 說話的 — 說真實的話,取悅人的話,有益的話、不刺激別人的話,也還有韋達文獻的誦讀。
- 身體的 — 崇拜Krishna、婆羅門、靈性導師及跟父母一樣的長輩,潔淨,簡樸、獨身,及非暴力。
- 心意的 — 滿足、簡樸、嚴肅、自我控制和淨化存在。 因驕傲,為搏取榮譽、別人尊敬及崇拜而進行的苦行是在激情型態下的,而且是短暫的。 因愚蠢而進行、自我折磨,或摧毀別人的,是愚昧型態下的苦行。
20-22
善良型態下的慈善佈施: 在適當的時間及地點、在沒有得到回報的意圖下,向值得的人給與佈施,是在善良型態下的佈施。 期待得到活動成果,並在吝惜及不捨的心緒下進行的佈施,是在激情型態下的佈施。 在不潔的地方、不適當時間下,向不值得的人佈施,或佈施時沒有給予恰當的關注及尊重,都是在愚昧下的佈施。
23-27
所有活動的目標 — 取悅Krishna: 從創造之初,婆羅門在唱頌韋達經典的讚美詩及祭祀期間,都會用上「om, tat, sat」這詞。 這三字是指至尊的絕對真理,聖主Krishna及祂的滿足。 在舉行按照經典規範的祭祀、佈施和苦行中,他們以「om」開始來獲得至尊主。在這類行事進行時,人應該在沒有欲求成果下,用「tat」一詞來擺脫物質的束縛。奉獻服務的對象是絕對真理,祂以「sat」一詞被指明,執行者也是「sat」,因為他們是為取悅Krishna 而履行。
28 在沒有Krishna的信念下完成的任何祭祀、佈施或懺悔苦行是短暫非持久的,被稱為「asat」。這類非Krishna意識活動是可惡的,今生來世都毫無用處。
備註
在某特定自然型態下的盲目信仰,不能幫助人提升到圓滿境界。人須以智力,在靈性導師聯誼下細心參悟。這樣才能改變他的位置而前往更高的型態。 真正事實是,每一個生物,如第15章中所述,原先都是至尊主的不可分割的所屬部分。因此,人原本就是超越所有物質自然型態的。所以,當人忘記他的構成性地位時,結果所生的人為信念及存在,也只是物質的。為了回復他跟Krishna的關係,他必須從物質污染中洗經過來。這是唯一無懼怕的返回Krishna意識的路途。 宗教信仰的真正原則是處於純粹的善良型態下。因為內心受污染,我們發現不同種類的宗教原則。基於在不同自然型態下的不同信念,便有各種各類的崇拜。 追隨韋達訓示,終極目標是認識Krishna。因此最佳方式是在一開始,便在靈性導師的指導下以Krishna知覺工作。這是讓一切得到成功的方法。 人可以通過接受適當的靈性導師,並在他的培訓下達到Krishna的信念。在過程中當這信念成熟時,它便被稱為對神的愛。這份愛是所有眾生的最終目標。人因此應該直接地接受 Krishna 意識。這是這一第17章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