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目<tab2>1<tab2>2<tab2>3<tab2>4<tab2>5<tab2>6<tab2>7<tab2>8<tab2>9<tab2>10<tab2>11<tab2>12<tab2>13<tab2>14<tab2>15<tab2>16<tab2>17<tab2>18<tab2>
一位認識軀體和靈魂的區別,並認識超越兩者的超靈的人,從這物質世界中得到解脫。
阿爾諸納想知道:
Krishna因此回答: 軀體 — 活動的場所;靈魂 一 場地的知悉者;Krishna ,超靈 — 所有活動場地的知悉者;知識 — 去認識軀體及其知悉者。 祂說祂會簡單說明:
Krishna說韋達經典及吠檀多以全面的因果理據描述活動場地及知悉者的知識。
軀體的構造(活動場地及它的相互反應):
根據Krishna,這是知識的過程:
除以上所述,Krishna 聲明,任何其他都是無知。
個別靈魂(梵)是無開始的,從屬Krishna,並超越物質世界的因果。能認識這點的人品嚐永恆的生命。
超靈遍佈一切。祂是所有感官的原始源頭,但卻沒有(物質)感官。祂不依附,卻是眾生的維繫者。祂超越自然型態,但同時也是型態的主人。祂無處不在、精微、並超越感官所見及所知的能力之外。祂既近亦遠。雖然看似是被分割,祂在眾生中沒有被分割。祂發展、維護、吞噬著一切。在發光體中,祂是光的源頭,超越黑暗的事物,並且不展示。祂是知識、知識的對象和知識的目標。祂處於每個人心中。 == 19 == Krishna作出結論,只有祂的奉獻者能理解這活動場地、可知的及知識的科學。這類奉獻者到達祂的本性。
物質自然和生物體都是無開始的。轉化的過程和物質型態是物質自然的產物。自然是所有物質因與果的原由,而個體靈魂是各種苦難和享受的原由。 由於與物質自然的聯誼,靈魂跟隨生命之途,按照物質型態,在各類不同物種間,遭逢善惡。
超靈是超然的享樂者、主人、至高無上的擁有者,作為監察者及允許者的身份,存在於這軀體中。
真正的知識是物質自然、靈魂,與自然型態的相應作用。這知識的目的是終止重覆的出生,重回 Krishna那裡。
有些人通過冥想覺察超靈、其他人則通過知識的培育,更有其他人是通過不求名利地進行工作。 這裡還有其他人,雖然他們不精通於靈性知識,卻通過聆聽有關Krishna開始去崇拜祂。他們也超越生死之途。
無論人在存在中看到甚麼,能動的和不能動的,都是物質與靈性的組合。
一位能夠看見軀體、永恆個別靈魂及超靈的人,才是真正看見事物的人。超靈同等的臨在每處、在每一生物中。看到這點的人,不隨心意墮落。他到達Krishna那裡。 一位看到靈魂超越軀體活動的人,是真正看到事物。 當人能看到,生物不同的軀體,是因個別靈魂不同的欲望引起,而非真正屬於靈魂本身的時候,人便能真正的看到事物。 靈魂是不朽的、超然的、永恆的、並且超越自然型態。即使在跟軀體接觸,靈魂既沒有作任何事,也真正沒有受到綑綁。 當靈魂明白自己作為Krishna僕人的構成地位時,雖然他仍處於軀體中,卻沒跟軀體混合一起。 靈魂通過意識,照亮整個軀體。 那些能用知識的眼睛看到軀體、靈魂和超靈之間區別,及能明白解脫過程的人,到達 Krishna那裡去。
備註
在《博伽梵歌》前六章裡,軀體的知悉者(生物體),及在認識至尊主中他要處的位置,已有所描述。在《博伽梵歌》中間的六章,至尊人格首神,個別靈魂及超靈在奉獻服務中的關係,也被描述。 至尊人格首神的高等位置及個體靈魂的從屬位置在這數章中很清楚被定位。生物體在所有情況下都是從屬的,忘記這事實,他們要受苦。通過虔誠活動啟蒙,他們以不同能力接近至尊主。這一點也有所描述。 第 13 章說明生物體是如何跟物質自然接觸、他如何通過功利活動不同的方法、知識的培育和奉獻服務的履行,被至尊主拯救。 雖然生物體完全跟物質軀體不同,不知怎地他跟它扯上關係。這點也有所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