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नास्ति बुद्धिरयुक्तस्य न चायुक्तस्य भावना । न चाभावयतः शान्तिरशान्तस्य कुतः सुखम् ॥ ६६ ॥ nāsti buddhir ayuktasya na cāyuktasya bhāvanā na cābhāvayataḥ śāntir aśāntasya kutaḥ sukham
na asti——不會有;buddhiḥ——超然的智慧;ayuktasya——一個不是(與基士拿知覺)聯繫着的人的;na——或;ca——和;ayuktasya——一個缺乏基士拿知覺的人;bhāvanā——堅定於快樂的心意;na——或;ca——和;abhāvayataḥ——一個並不堅定的;śāntiḥ——平靜;aśāntasya——不平靜的;kutaḥ——那裏有;sukham——快樂。
66.「不住於超然知覺,心意紛馳難止,智慧不定。如此,絕無平和可言。沒有平和,又何來快樂。
要旨
一個人除非在 Krishna 知覺中,否則無平和的可能。第五章詩節二十九這樣說,認識祇有 Krishna 能享受一切祭祀犠牲和贖罪苦行的成果,而且祂擁有一切宇宙的展示,是一切生物的朋友,便能達到眞正的平和。因此,不在 Krishna 知覺中,心意沒有最終目標。不安是由於需要最終目標。肯定了 Krishna 享受和擁有萬物,又是萬物的朋友,心意自然穩定,達到平和。因此,一個人不管表現得怎樣平和,在靈性上怎樣進步,活動要是跟 Krishna 全無關係,肯定常在沮喪中,永無寧靜。 Krishna 知覺是自顯的平和境界,只有跟 Krishna 有關係,才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