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सर्वेऽप्येते यज्ञविदो यज्ञक्षपितकल्मषाः । यज्ञशिष्टामृतभुजो यान्ति ब्रह्म सनातनम् ॥ ३० ॥ sarve ’py ete yajña-vido yajña-kṣapita-kalmaṣāḥ yajña-śiṣṭāmṛta-bhujo yānti brahma sanātanam
sarve——所有;api——雖然表面上是不同;ete——所有這些;yajña-vidaḥ——與執行的目的一致;yajña——犧牲;kṣapita——因為洗滌了從這些表現而得來的結果;kalmaṣāḥ——罪惡的反應;yajña-śiṣṭa——因為這些犧牲的執行而帶來的結果;amṛta-bhujaḥ——那些嘗試過這些甘露的人;yānti——去接近;brahma——至尊者;sanātanam——永恆的氣氛。 30.「這些人熟識祭祀犠牲的意義,全獲淨化,再無罪業,而且飫嚐祭餘的甘露後,昇晋至高無上的永恒天穹。
要旨
上面解釋了不同的祭祀犠牲:犠牲一己的物質、鑽硏《韋達》經或哲學理論、實踐瑜伽系統。由此,可見這一切的共同目的在控制感官。感官享樂是物質存在的根由。一個人除非而且直至離開感官享樂的層面,始有機會昇晋至永恒的堂奧:擁有完全的知識、完全的快樂、完全的生命。這階段的生命稱爲永恒的氤氳 ─ 梵的氤氳。上述的祭祀犠牲幫助人淨化自己,遠離物質存在的罪惡業報。如此,生命進步,不但變得快樂和豐富,而且,最後進入神永恒的國度 ─或與非人格的梵溶爲一體 ,或跟至尊性格神首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