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किं कर्म किमकर्मेति कवयोऽप्यत्र मोहिताः । तत्ते कर्म प्रवक्ष्यामि यज्ज्ञात्वा मोक्ष्यसेऽशुभात् ॥ १६ ॥ kiṁ karma kim akarmeti kavayo ’py atra mohitāḥ tat te karma pravakṣyāmi yaj jñātvā mokṣyase ’śubhāt kim——什麼;karma——行動;kim——什麼;akarma——非行動;iti——如此;kavayaḥ——有智慧的人;api——也;atra——在這一件事中;mohitāḥ——困難;tat——那;te——向你;karma——工作;pravakṣyāmi——「我」將會解釋;yat——何;jñātvā——知道;mokṣyase——被解脫於;aśubhāt——厄運。
16.「在決定甚麼是活動和甚麼是不活動時,即使有智慧的人也深感困 惑。現在,我吿訴你,甚麼是活動,讓你知道如何遠離罪惡。
要旨
在 Krishna 知覺中活動須以過去眞正的奉獻者爲榜樣。第十五節這樣倡導。爲甚麼這些活動不可任意而行,下面會解釋。
正如本章開始時所說,在 Krishna 知覺中活動,須接受導引 ─ 導引的人必須是在使徒傳系中得到授權的人。Krishna 知覺系統最先向太陽神宣說,太陽神又向兒子曼紐宣說,曼紐又向兒子伊士瓦庫宣說。這系統從太初以來便在地球上流行。因此,我們須踵武使徒傳系中的聖者。否則,即使最有智慧的人,對標準的 Krishna 知覺活動,也深感疑惑。爲了這個理由,主決定直接向阿尊拿敎導 Krishna 知覺。因爲主直接敎導阿尊拿 Krishna 知覺,誰踵武阿尊拿,必無疑惑。
據說,誰也不能以不完整的實驗知識證明宗敎。實際上,只有主自己才能創建宗敎原則。誰也不能以不完全的推敲,產生宗敎原則。我們須踵武偉大的權威,如婆羅賀摩、施威、拿拉達、曼紐、庫瑪臘、卡皮臘、帕拉達、彼斯瑪、蘇卡德瓦‧哥史華米、閣羅王、詹納卡等。以心智推敲,我們無法肯定,宗敎是甚麼,自覺是甚麼。因此,出於對奉獻者的無緣恩慈,主直接向阿尊拿解釋,甚麼是活動,甚麼是不活動。只有在 Krishna 知覺中的活動,才能擺脫物質存在的纏擾,獲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