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 4 節
न हि कश्चित्क्षणमपि जातु तिष्ठत्यकर्मकृत् ।
कार्यते ह्यवशः कर्म सर्वः प्रकृतिजैर्गुणैः ॥ ५ ॥
na hi kaścit kṣaṇam api
jātu tiṣṭhaty akarma-kṛt
kāryate hy avaśaḥ karma
sarvaḥ prakṛti-jair guṇaiḥ
字譯
na — 不;hi — 的確地;kaścit — 任何人;kṣaṇam — 就算片刻;api — 還有;jātu — 就算;tiṣṭhati — 站著;akarma-kṛt — 沒有幹着一些東西;kāryate — 被迫工作;hi — 的確地;avaśaḥ — 沒有幫助地;karma — 工作;sarvaḥ — 每一樣東西;prakṛti-jaiḥ — 由於物質本性的型態;guṇaiḥ — 由品質。
譯文
「人皆無可奈何,被逼以物質自然型態的本能衝動活動。 因此,誰也休想停止活動一刻。
要旨
這並非體困生命的問題。靈魂本性是無時不活躍的。靈魂不存在,物質軀體不會活動。軀體不過是一部沒有生命的車輛,由靈魂駕駛。靈魂永遠活躍,無時或已。如此,靈魂須好好地從事 Krishna 知覺活動,否則便爲虛假的能量奴役,從事物質活動。一旦跟物質能力接觸,靈魂陷入物質型態。靈魂要淨化,要擺脫這種關係,必須履行聖典所賦定的責任。假如靈魂履行在 Krishna 知覺中的自然任務,他所做的一切,對他均有好處。聖典《博伽瓦譚》這樣說: 「一個人從事 Krishna 知覺,儘管沒有履行聖典所賦定的責任,或作奉獻服務不正當,或達不到標準,並無損失,也無罪惡 假如他不是在 Krishna 知覺中,即使遵行了聖典所有淨化的訓諭,又有何用?」(1.5.17) 因此,要達到 Krishna 知覺這境地,淨化程序是必須的。當托缽僧,或進行任何淨化程序,全在助人達到終極目標 ─ Krishna 知覺。不如此 ,無論甚麼也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