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章 61 節
तानि सर्वाणि संयम्य युक्त आसीत मत्परः
वशे हि यस्येन्द्रियाणि तस्य प्रज्ञा प्रतिष्ठिता ॥ ६१ ॥
tāni sarvāṇi saṁyamya
yukta āsīta mat-paraḥ
vaśe hi yasyendriyāṇi
tasya prajñā pratiṣṭhitā
字譯
tāni — 那些感官;sarvāṇi — 所有;saṁyamya — 在控制之下;yuktaḥ — 因從事於;āsīta — 因這樣處於;mat-paraḥ — 與「我」的關係;vaśe — 在完全的服從下;hi — 的確地;yasya — 一個人;indriyāṇi — 感官;tasya — 他的;prajñā — 知覺;pratiṣṭhitā — 堅定於。
譯文
「遏制感官,將知覺專注於我,乃爲定慧。
要旨
這節詩淸楚說明了,最完美的瑜伽境界是 Krishna 知覺。除非在 Krishna 知覺中,否則不可能控制感官。如上所引,偉大的瑜伽師杜爾瓦薩故意向安巴拉沙大君挑釁。杜爾瓦薩因爲驕傲而不必要地憤怒,所以控制不了自己的感官。另一方面,安巴拉沙雖然瑜伽修爲不及杜爾瓦薩,卻是主的奉獻者,默默忍受杜爾瓦薩所施的不公,最後獲得勝利。安巴拉沙之能控制感官,因爲有下述品質:
「安巴拉沙的心意專注於主的蓮花足,說話描述主的居所,雙手淸掃主的廟宇,雙耳聆聽主的逍遙,雙眼看主的形體,身體接觸奉獻者的身體,鼻嗅供奉在主蓮花足下的花香,舌嚐供奉給主的荼拉時葉,雙足行旅至主廟宇所在的聖地,頭頂拜主,欲望滿足主的欲望…」(《博伽瓦譚》9.4.18-20) 這一切品質令他變成主最快樂的奉獻者。
「最快樂」一詞這裏有深意。如何達到最快樂,安巴拉沙的生活已說明了。偉大的學者和在「最快樂」傳系中的靈性導師聖巴拉德瓦‧維狄耶布善那說:「只以爲主作奉獻服務的力量,便完全控制了感官。」有時也用火喻:「小火焚毁室內的一切,同樣,主維施紐在瑜伽師的心裏,焚盡種種不潔。」《瑜伽經》也規定了,要觀想維施紐,不可冥思空無。有些所謂的「瑜伽師」,不觀想維施紐的形體,而冥思其他東西,只是浪費時間,徒勞於追求幻影。我們須在 Krishna 知覺中 ─ 奉獻自己給至尊性格神首。這是瑜伽的眞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