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常問問題

1.問:據說《韋達經》是絕無謬誤的,但《韋達經》很久以前就揭示給了世人。怎麼才能證明隨著歲月的流逝,《韋達經》仍然是絕無謬誤呢?

2.問:不知道神,能不能進步?

3.問:既然靈魂是平等的,是否男人比女人更受重視? 答:不是。每個人愛神的機會是相等的。按照服務神的能力大小,人們以不同方式服務神。當然, 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區別。女人能生孩子,男人不能。雖然存在生理和體力的差別,但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服務神。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應按照他們的自然本性服 務神,這與性別無關。因為靈魂非男非女,是神的永恆僕人。我們現在擁有的身體說明不了我們作為神的靈性僕人的真實身份。為什麼人們要重視性別? 4.問:無論何時,奎師那都會來拯救我們。為什麼我們不現在享受物質自然,以後再修習奉愛瑜伽? 答:問題在於,物質活動給人帶來束縛和果報。物質的作用、反作用循環往復、無休無止,除非修 習奉愛瑜伽。人的物質欲望無窮無盡,永遠無法滿足。你不可能一夜之間,消除所有物質欲望,開始靈修生活。一旦你允許一個物質欲望存在,並試圖滿足它,三、 四個物質欲望就會接踵而來,這樣永遠沒有盡頭。無論何時,只有當一個人開始靈修生活,修習奎師那知覺,才能了結所有物質欲望,達到靈性進步,即使他仍會有 物質欲望。奎師那知覺意味著不去滿足那些被禁止的欲望,把允許的欲望用於服務奎師那,以獲得淨化。例如,允許吃美味食物。淨化這種欲望的辦法是烹飪出美味 佳餚,供奉給奎師那。但吃肉的欲望是無法淨化的,應徹底棄絕。因此,一些欲望應忽視不理,另一些在奎師那知覺中滿足。當一個人成為純粹奉獻者時,他的唯一 願望是愉悅奎師那。我們都應該逐漸淨化我們的欲望,達到沒有一絲一毫自私的動機的層面。 5.問:服務同胞,是不是奉愛服務? 答:這取決於你為同胞做什麼樣的服務。單單為他們提供漂亮衣服、美味佳餚、舒適的住宅,不是 奉愛服務,是社會福利活動。這也是好事。奎師那在《博伽梵歌》中說:“沒有絲毫個人動機地為他人謀福利,這樣的人在進步,最終將得到提升。”真正的奉愛服 務是同至尊主有直接關係的服務。例如,向你的同胞傳授奎師那知覺這門科學,給他們普熱薩達摩,派書,公開舉行Harinam、桑克伊爾坦、齊頌聖名,都 被認為是為同胞所做的奉愛服務。單純提高他們的生活水準,不是奉愛服務,只比動物傾向略勝一籌。動物同樣在物質方面,盡力改善自己的吃、睡。讓你的同胞擺 脫重複的生閉環,才是真正的好事。改善他們的生活水準,而不拯救他們免於最終的死亡,沒有太大的幫助。假設,我看見你坐在火車的軌道上,一輛列車正朝你 全速駛來。我沒有讓你躲開,只給了你一頓飯,讓你仍舊坐在軌道上,甚至還為你鋪張軟床,讓你在上面休息。當你正睡得香的時候,列車開來了,從你身上碾了過 去。你會說我做了好事,給他提供吃的、睡的地方。就象某些國家的人沾沾自喜,因為每個公民都有吃的、有房子住。但倘若列車已經駛來了,死亡終將把他們帶 走,你不教導他們如何避免死亡,那麼,你做了什麼終極的好事呢? 6.問:一個人修習奉愛瑜伽,返回靈性世界後,還會再墮落嗎? 答:奎師那在《博伽梵歌》中說:“一旦到了那裡,再不用重返這個物質世界。”因此,他不會再回來。 7.問:奎師那是萬源之源,我們的罪惡是不是也來源於他? 答:奎師那賦予我們自由意志,做我們喜歡做的事。只要選擇遵守他的訓示,就能取得進步;忽視他的訓示,就得受苦。我們不能把自己的錯誤行為、決定歸咎于奎師那,他給了我們明確的訓示。假如我不叫你把手放進火裡,你仍堅持這樣做,這是誰的錯? 8.問:奎師那知覺運動是一神論還是多神論? 答:奎師那知覺相信一個至尊的神,他把自己展示為無數多個形體。就如一個燭光可以擴展為無數燭光,每個都同樣耀眼奪目。 9.問: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這是真正的道路? 答:你可以看到,這不是一條新路。就象你去買東西,你自然要打聽商品的信譽。你買車的話,人 人都知道莫塞利是好車,信譽可靠。許多人都會這麼講。千萬年來,人們在這條途徑上親身實踐,獲得了成功。這些成功有案可查。就象科學家做實驗,會得到一些 結果。同樣,修習奎師那知覺也會取得預想的結果。唱頌哈瑞奎師那,哈瑞奎師那,奎師那奎師那,哈瑞 哈瑞,哈瑞茹阿瑪,哈瑞茹阿瑪,茹阿瑪茹阿瑪,哈瑞哈瑞,就會得到預想的效果。首先,唱頌者不再遭受物質痛苦。任何唱頌這首曼陀的人都能感受這一點。逐漸 地,其他效果也會顯現出來。如果你去唱頌,修習奎師那知覺,你會同樣達到別人數千年來達到的結果。現在,你就可以開始做實驗。 10.問:最初修習時,感受特別強烈,領悟也很多,但時間一長,鷳感過去了,覺得跟物質的沒什麼兩樣,就厭倦了。 答:這裡面有原因。一個人害了重病,剛開始吃藥時,他立刻覺得病情減輕了。但長期治冶,你就 不覺得效果有多明顯。你說的是每個人的體會。我也有這種體會。我剛修習奎師那知覺的頭幾個月,效果特別顯著,即使現在,每年的體會也有不同,但不那麼明顯 了,是更精微的變化。除非你堅持下去,不斷深入,否則,你不會取得實質的進步。不能光停留在研究的角度,而要不斷前進。否則,你不會進 步。 11.問:生物體在靈性世界感受著無邊喜樂,為什麼會離開呢? 答:每個生物體都有微小的獨立性,因為神是獨立的,我們是模仿神造出來的。儘管生物體很快 樂,有一刻他會想:“相反的是什麼樣的?”這一刻,他就忘記了奎師那。就象現在,你坐在我面前。可能有一刻,我把頭轉向了別處。我還坐在你面前,在你視線 內。但有一刻,我把注意力轉向了別的目標。我們永恆地與奎師那在一起,但有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分散了。因此,就來到了物質世界。這是因為我們把注意力從奎 師那身上移開了。事實上,我們永恆地具有奎師那知覺。在本性上,我們理應永遠和奎師那在一起。事實上,我們也是和奎師那在一起的,只是我們沒有覺察到。 12.問:單純唱頌哈瑞奎師那,能覺悟奎師那嗎?練太極拳或瑜伽有沒有幫助? 答:練瑜伽或太極可以令身體健康、頭腦清楚。健康的身體和頭腦對理解奎師那知覺有幫助,所以練練沒有壞處。我們必須保持身體、頭腦健康。但單純練瑜伽和太極不能讓人覺悟最高的真理。我們應該既練瑜伽、太極,又唱頌哈瑞奎師那。這樣我們就獲得了一切。 13.問:怎樣分配時間,花多長時間練瑜伽和做其他事情? 答:為了達到唱頌哈瑞奎師那的效果,一個人每天應該花二個小時念頌。至少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 研究哲學。花多少時間練瑜伽和太極由你自己決定。我想至少半小時至一小時。要做好這兩件事,必須飲食恰當。當然,必須是素食。但僅僅素食還不夠。因為素食 也要殺生。我們還要做到阿黑姆薩--非暴力。殺植物也是暴力。所以,在吃之前,應先把素食供奉給奎師那。這樣可以保護我們,抵消暴力和殺生。就象在我們開 的餐館。它不單純是素餐館。裡面提供的是奎師那餐。我們首先供奉食物給奎師那,然後才自己享用。 14.問:純粹奉獻者的定義是什麼? 答:無論他們吃什麼都先供奉給奎師那;無論做什麼,都為奎師那而做;無論想什麼,都想到奎師 那;無論說什麼,都榮耀奎師那。奎師那是一言一行、每個思想的中心。這就是純粹的奉獻者。純粹奉獻者不一定必須是和尚。阿爾諸那是個戰士,他給我們示範了 如何為奎師那而戰。不光只有和尚才能為奎師那做一切。無論你幹什麼工作,讓奎師那成為你生活的中心。這就是純粹的奉獻者。 15.問:《博伽梵歌》描述了布茹阿曼。佛教、道教也講梵。他們有什麼區別? 答:就我所知,佛教、道教不講布茹阿曼。他們形容道是“無始之始”,說瞭解它就象理解單手拍 掌。布茹阿曼不一樣。布茹阿曼的存在可以知覺。而“道”在存在之前已經存在了。原本就存在布茹阿曼,但這種存在沒有變化。舉例來說,布茹阿曼就象全面遍透 的陽光。陽光有光源--由太陽發出。而在太陽裡,太陽神控制著太陽。同樣,布茹阿曼是來自靈性世界的光芒,而奎師那是靈性世界的至尊主,他就是布茹阿曼的 源頭。“道”不這樣解釋。二者不同。這就是我所瞭解的。 16.問:我相信奎師那,但我很怕奎師那把我的物質能力都拿走。 答:奎師那不會拿走你的物質能力。奎師那只會引導你好好利用你的物質能力。你的能力既不是物 質的,也不是靈性的,能力是中性的。你怎樣用它,這就是靈性或物質的。現在,你的能力是物質的,因為它被用作感官享樂。但如果你用它服務奎師那,它就變成 靈性的能力。電既能用於電爐又能用於冰箱,同樣的電產生相反的效果。你的能力也可以產生相反的效果。它可以令你得到解脫,或加深你的束縛。奎師那不會拿走 你的物質能力,他會淨化你的能力。畢竟,這些能力終究都是奎師那給你的,為了讓你服務他。他給了你,為什麼還要拿走?你知道他為什麼拿走嗎?倘若你不用它 來服務奎師那,?他就拿走你的能力。奎師那會以死亡的形式把你的一切都拿走。但要是你把能力拿來服務奎師那,他就不會拿走了。 17.問:有兩個人同時供奉食物給奎師那,一個人滿懷愛心,但禱文念得不很准。另一位禱文念得很標準,但沒有奉愛之心,兩種供奉奎師那都會接受嗎? 答:奎師那只接受用愛心供奉的。愛心比禱文更重要。有一著曼陀叫嘎亞垂曼陀,比哈瑞 奎師那難念一點兒。一次,聖帕布帕德的門徒佳亞南達.達斯到聖帕布帕德那裡,對他說:“我想多瞭解一點兒嘎亞垂曼陀。”帕布帕德就讓他重複了一遍。但佳亞 南達總重複不好。帕布帕德笑著說:“沒有指望了,你永遠也說不好。沒關係,奎師那接受的是你的感情。”當然,我們不能以此作藉口。為奎師那做普熱薩達摩的 廚師不能說:“飯燒焦了,沒關係。我是用愛心做的。”純屬胡說八道。正確的做法是,二者兼顧。既有愛心,飯也不糊。 18.問:只要有愛心,就能達到想要達到的一切嗎? 答:是的。 19.問:我們不僅要關心我們的身體,還要關心我們的靈魂。是只有奎師那知覺才對我們有幫助,還是其他宗教也有幫助? 答:每個宗教都能幫助我們。一切真正的宗教都教導人們怎樣愛神,靈魂怎樣服務神。雖然如此, 但各個宗教適合不同層次的人。就讀書來講,有小孩子讀的小學,大一點的上的中學,還有大學和研究生課程。奎師那知覺既有適合初習者的,又有適合最進步的人 修習的課程。這是奎師那知覺相對其他宗教的獨到之處。在其他任何宗教裡都找不到這麼詳細、這麼科學和全面的知識,比如:“神是誰?”“神住在哪兒?”“神 做什麼??”“靈魂是什麼?”“靈魂如何輪回?”我們不說大學比小學好。對六歲兒童,大學不如小學好。對研究生,小學也不比大學強。奎師那知覺運動的課程 包含從小學到研究生院的全部課程。這是瑜伽的完美境界。我們有一本書叫《瑜伽的完美境界》。有許多瑜伽體系,就象梯子的不同臺階。最上一級梯子叫奎師那知 覺--奉愛瑜伽。 20.問:我在社會上工作,每天只能抽出一個小時閱讀聖帕布帕德的書,怎麼才能提高我的奎師那知覺?並且我每天只念幾圈,怎麼才能多念幾圈? 答:首先,不要減少你每天做的,不要降低你的標準。靈性生活的秘決是持續穩定。不要退步,向 前進。逐漸地,你就能越念越多。既然你在外面工作賺錢,應該拿出一部分錢幫助發展奎師那知覺運動。盡可能整天想著奎師那。你可以在家裡擺放奎師那的畫片。 無論做什麼食物,都先供奉給奎師那,這樣你吃的一切都變成普熱薩達摩。用這種方式,讓奎師那成為你生活的中心。你還可以向奎師那祈禱:“請幫助我成為更誠 懇的奉獻者。”奎師那一定會聽到你的禱告的。 21.問:我妹妹有個十六歲的兒子,經常和他爸爸一起去打獵,捉鹿。他有只三八步槍。一次,他在朋友面前炫耀這只槍。他以為裡面沒有子彈,就扳動了扳機,結果因此喪了命。 答:從某種程度講,這個男孩很幸運。因為他給那麼多無辜的鹿和其他動物帶來痛苦。他殺了他自 己,就抵銷了他殺死其他動物的罪蘖。至少,將來他不用為他的殺生再受苦。你和你妹妹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以離開的靈魂的名義為奎師那做服務。你妹妹應該以 她兒子的名義定期捐款,並以他的名義供奉食物給奎師那。這樣,他就受益了。 22.問:一個人獨身比結婚更容易修習奎師那知覺。那麼,結了婚的怎麼辦? 答:結不結婚不要緊,都能進步。但不管結沒結婚,都應該貞守。貞守對於已婚的和未婚的含義不 同。未結婚的禁止過性生活。結婚的只應為生孩子才過性生活,這就叫貞守。結婚的人與不結婚的人,進步的機會是相同的。這兒有瑞西和普佳的兩個孩子。他們都 是優秀的奉獻者。因為他們的媽媽是優秀的奉獻者,所以她也訓練她的孩子成為優秀的奉獻者。這是他們的媽媽做的偉大的服務,她令孩子具有奎師那知覺。所以結 不結婚都沒關係。奎師那沒說,只有獨身才能具有奎師那知覺。當然,不結婚優越性更多。這樣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為奎師那做更多的服務。一旦結婚,就有更大責任 維持家庭生活。不結婚的話,就可以把全部時間用來傳教和做其他事情。主柴坦尼亞.摩哈帕布的大多數同游都是居士。奎師那肯定不會區別誰是結了婚的,誰是沒 結婚的。我們要看這個人的內心是怎樣的。 23.問:怎麼才知道我下一生是回歸神,還是再度輪回? 答:我們必須有真誠的願望,不再回到這個世界投生。肯定的唯一方法,就是擺脫所有物質欲望。 不是讓人沒有欲望。人肯定會有欲望。人的欲望應該是服務奎師那。我們也有欲望。我們的欲望是看到人們具有奎師那知覺。你應該逐漸淨化你的欲望,淨化你的知 覺,靠唱頌哈瑞奎師那。即使你必須再次投生,如果出生為一個奉獻者,也不壞。我們不向奎師那祈禱:“請不要讓我再次投生。”我們祈禱說:“奎師那啊,無論 你想讓我做什麼,如果你想讓我再次出生,好吧,就請讓我投生為一個奉獻者。” 24.問:奎師那給我們孩子,就是讓我們訓練孩子具有奎師那知覺嗎? 答:當然。孩子肯定能令你快樂。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能令我們快樂。但關鍵是,這種快樂很短 命。孩子給父母帶來快樂。之後,孩子突然離開了,父母就悲慟萬分。這就是物質快樂的本性:它是短暫的。但如果你讓你的孩子成為奉獻者,你就永恆快樂了。曆 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奉獻者孩子,令他們的父母親倍感快樂。例如,朱瓦.摩哈茹阿哲。他是主的偉大奉獻者。因為他的奉愛服務,他的母親因此獲得福蔭。另一個 例子是卡皮臘戴瓦和他母親黛瓦胡緹。據說,除非一個人能保證他的孩子不再投生,否則不要做父母。這是成為父母的真正原因:使你的孩子獲得解脫。不要光給他 們提供食品、衣服、教育,這不夠。動物也哺育後代,是以物質的方式。但人類不同,人類必須在靈性方面哺育後代。這就是人類生命與動物生命的不同之處。動物 吃、睡。人類會問:“我是誰?”“為什麼我在這個世界上?”“生命的目的何在?”動物不去想這些。因此,你必須教育你的孩子思考這些問題。他們在普通學校 學不到,父母必須教育他們。 25.問:一個奉獻者想取得靈性進步,該怎麼辦? 答:他應和更高一級的奉獻者聯誼。這適用於任何領域。如果你想當大演奏家、大廚師,或超級體育明星,就應和那些已經功成名就的聯誼。他們為此花了畢生心血?,籍著他們的仁慈,你可以在不長的時間裡學會這些技藝。 26.問:(一女士)臣服和棄絕的程式是什麼?這種體驗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 答:據說皈依和棄絕的道路開始痛苦,結局甘美。另一方面,物質享樂的道路是開 始快樂,結局痛苦。兩者都有快樂的一面,也有痛苦的一面。但事實上,物質享樂看似快樂,是因 為我們不曾品嘗到真正的快樂?。一百美元在一個窮光蛋看來是一大筆財富,在一個百富翁眼裡卻不值得一提。物質生活的享樂對靈性進步的人沒有絲毫吸引力。另 一方面,靈性快樂對一個物質主義者來講似乎也沒有什麼。他們看到我們吃普熱薩達摩素餐時,會說:“可憐的傢伙,你們錯過了這麼多美味佳餚。”這在歷史上已 經有年頭了,物質主義者和靈性主義者相互嘲笑,都為對方感到惋惜。但據說,從一開始,臣服的道路就會立即把人從各種物質痛苦中解脫出來。我們對此都有親身 體驗。一旦臣服了奎師那,一切苦難便立刻煙消雲散。另一方面,我們都體驗到,你越想享受物質世界,煩惱也越多。 27.問:唱頌對我來說是極大的痛苦。 答:死亡也是極大的痛苦。因此,我們應該唱頌,避免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吃藥有時是痛苦的,但比起得病來說,要好受得多。沒人喜歡死亡、年老、疾病、再次投生。比起這些痛苦,唱頌要輕鬆得多。 28.問:人的心意和感官如何才能不受外界影響? 答:《博伽梵歌》說:人要象烏龜縮回四肢一樣,收攝感官。要旨是,感官好比城門,軀體就象一 座城池。在中國古代,城池四周建有護城牆,在四面八方開設了城?門。對入城人員嚴加控制,就可保證城池的安全。同樣,控制通過感官進來的物件,就會使心意 變得相應平和。感官總是活躍的,禁止它們活動不會使感官得到滿足。有些哲學,如佛教的理論推薦世人徹底放棄運用感官,以限制感官,使它們不沉迷於短暫的事 物,陷入虛幻。但奎師那知覺的修習程式完全不同。我們同樣不希望感官從事虛幻性的事務,但我們不認為所有的活動都虛幻的,我們認為有些活動是真?實的、有 益的、永恆的、靈性的,這被稱為奎師那知覺的活動。當感官從事于服務、愉悅奎師那的活動時,就是奎師那知覺的活動。它不但不會束縛人,還會使人獲得解脫。 奎師那知覺的辦法就是,把感官用於服務靈性的感官物件。如此一來,不但不會束縛一個人,反而使感官的用途得到淨化。我們淨化感官,而不是否定感官的用途。 舉例來說,把耳朵用來聆聽聖名的唱頌;舌頭用於品嘗淨化過了食品--普熱薩達摩;眼睛用於看畫片--靈性主題的畫片,這些活動淨化感官的同時,也使感官得 到滿足,人的心意自然而然地便會想到奎師那。 29.問:如何看待嫉妒? 答:今天我讀到《聖典博伽瓦譚》中一個故事,是有關一個偉大的國王朱瓦·摩哈茹阿哲的故事。 當朱瓦五歲時,有一天,他希望父親--當時的國王,抱他到他的腿上。他有一位同父母的兄弟當時正坐在他父親的膝蓋上。當他的繼母看到朱瓦·摩哈茹阿哲也想 坐在國王的膝蓋上時,便對他說:“你沒有權利坐在國王的腿上。國王喜歡的是我,而不是你母親。如果你也想得到這個特權,必須在我的子宮裡投生。”他的繼母 嫉妒朱哈瓦·摩哈茹阿哲。但最後的結局是,我們長話短說,由於她嫉妒主的偉大奉獻者,她喪失了她的性命。不但她本人,就連他的兒子--朱瓦同父異母的兄弟 也因此喪了命,雖然他沒對朱瓦做錯任何事。結論便是:嫉妒主的偉大奉獻者會令一個人失去所有美好的品質,他的家人也會因此遭殃。嫉妒是愚昧的象徵,說明一 個人欲望他人的財富、地位。這是無知,因為人人都有相同的權利和機會與奎師那或神建立關係。當一個人與奎師那建立了這種關係,他的地位更獲得完滿,欲望也 自然得到滿足。這樣的人不會嫉妒任何人。我們忘記了與奎師那的永恆關係,才會變得嫉妒成性,以為別人擁有我們匱乏的事物。擺脫的最佳辦法就是獲得靈性知 識,明白自己是靈魂,原本同神有永恆的?關係。一旦開始重建這種關係,嫉妒就會逐漸從心裡消失。 30.問:為什麼人會有孤獨感? 答:這是無知的另一個特徵。經典上描述主奎師那--超靈潛藏在每個生物體的心中。但我們對此 毫無所知,超靈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和祝福者。舉例來說,潛伏在內心的至尊主與我們的個體靈魂就如同一個棵樹上的兩隻鳥。樹象徵著軀幹,鳥巢代表心臟,兩隻鳥 分別代表至尊主與個體靈魂。個體靈魂這只鳥在樹枝中間跳來跳去,尋找、品嘗著可供滿足的果實。這就好比生物體試圖通過感官逐一享受感官對象。感官物件是通 過我們的果報活動獲取的。但這些果實全部都很苦。縱使工作有所獲得,用物質財富可以獲得某物或買到喜歡的東西,但從長遠的角度看,這些東西都不會給我們帶 會滿足。今天,一個助手告訴我,他看到一輛標價一萬美元的暫新的美洲豹車。現在,一輛美洲豹的價值遠遠不止一萬美元。可以想像,最早的買主買車時是多麼地 滿足:“我駕駛著一輛昂貴的橋車。”不管怎樣。我們還是回到先前所說的兩隻鳥身上。另一隻鳥--至尊主等待著個體靈魂這只鳥逐漸厭惡了買賣美洲豹,開始轉 向他,從而在內心深處品嘗到愛至尊主的真正快樂。這個故事的寓意就是:鳥兒在樹枝中間跳來跳去,或從一棵樹上跳到另一棵樹上(比喻反復投生)是無法找到真 正的快樂的。無論何時,一旦我們開始轉向心中的至尊主,就會體驗到真正的快樂。孤獨的解決辦法是獲得超然知識,明白我們同神之間的永恆的愛的關係。而在達 到神愛的境界之前,你可以同主的奉獻者交往。奎師那的奉獻者是一個靈性的家庭。我們歡迎所有人成為這個超然家庭中的成員。請盡可能地多來,你永遠不會感到 孤獨。 31.問:(一女士)如何消除焦慮?焦慮是不是也是愚昧的特徵之一? 答:是的。可以用同樣的辦法解決。焦慮是什麼?有三種可能性。一種是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所以產生焦慮;第二種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但卻不象想像的那麼好;或是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之後擔心失去,以致焦慮不安。這三種可能性都源於我們企求的是物質 的事物。這個物質世界被描述為充滿苦難的短暫場所。所以焦慮也是出於無知。無知什麼呢?認為我是這個軀體,這個物質世界是我的家園。我們把自我認同於這個 軀體,把軀體認同於物質世界,因而總是處於焦慮之中。一旦認清了你是個體靈魂,是奎師那的所屬部分,靈性世界才是你真正的家園,焦慮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唱 頌哈瑞奎師那,你就再無焦慮。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