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白雲片片,不帶水點,自由飄翔空中,猶比化緣之士,摒除家事羈絆。
人要是依戀家庭,心中便會充滿掛慮,役役營生。社會四階層和四靈性階層使社會團體生活和諧有條理。在當學生的時候,貞守生便要學習人體生命的基本原則。步進居士生活的人,由於受過貞守的訓練,便能夠執行一家之主的責任。五十歲以外的持家者在退出家庭生活後,便為將來過托缽僧的生活做好預備。居士有責任維持其餘三階層的生計 (即貞守生、行腳僧和托缽僧)。由於這完善制度的安排,居士照顧社會上每一成員,人人能有爭取更高靈性培養的機會。無論是貞守生、行腳僧和托缽僧都要樸實地生活,把物質所需減至最低。這樣,維持他們生計的居士也不會發出怨言。在卡利年代,整個制度都顛倒了。現時的學生祇曉得揮霍父親的金錢,這些自小便養成揮霍無度陋習的年青人,長大了,成家立室,即使接受了大學的教育,也只懂得不擇手段謀取金錢,追求物質的感官享樂。對行腳僧和托缽僧,也不會給予分文。當然,現時的所謂行腳僧和托缽僧也不外是一些無能維持家口生計的人,便利用靈性階層之一的托缽僧階層的社會地位,作為謀生之計,替自己另起爐灶。於是這些靈性的和社會的階層都變成了騙局。但這並不能說在這個制度下再沒有真正的托缽僧。我們不可以因為碰到了膺幣,便說沒有真正的貨幣這回事。在靈性階層裡的托缽階層修行的人,除了要完全脫離物質困擾,他還要拯救沉迷物質享樂,墮落了的靈魂。托缽僧必須如白雲的淨潔,遠離一切世俗煩憂,才能為社會人群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