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8 章 3 節

श्रीभगवानुवाच
अक्षरं ब्रह्म परमं स्वभावोऽध्यात्ममुच्यते ।
भूतभावोद्भ‍वकरो विसर्ग: कर्मसंज्ञित: ॥ ३ ॥

śrī-bhagavān uvāca
akṣaraṁ brahma paramaṁ
svabhāvo ’dhyātmam ucyate
bhūta-bhāvodbhava-karo
visargaḥ karma-saṁjñitaḥ
字譯

śrī bhagavān uvāca — 具有至尊無上性格的神首說;akṣaram — 不能夠被毀滅的;brahma — 婆羅門;paramam — 超然的;svabhāvaḥ — 永恆的本性;adhyātmam — 自我;ucyate — 被稱為;bhūta-bhāva-udbhava-karaḥ — 產生生物體物質身體的行動;visargaḥ — 創造;karma — 獲利性活動;saṁjñitaḥ — 被稱為。

譯文

至尊性格神首回答:「不能毁滅的超然的生物稱爲梵。生物的永恒本性稱爲自我。跟發展物質軀體有關的活動稱爲業報。」

要旨

梵無法毁滅,永存永在,結構在任何時候也不會改變。然而,在梵之外,還有超梵。梵即生物;超梵即至尊性格神首。生物的構成地位,跟生物在物質世界所擁有的地位不同。在物質知覺中,生物的本性是要作物質的主人;但在靈性的 Krishna 知覺中,生物的地位是爲至尊服務。生物在物質知覺中,便接受物質世界的不同軀體。這稱爲業報 ─ 由物質知覺的力量所產生的不同創造。 在《韋達》典籍中,生物稱爲「原子靈魂」或「梵」,永不會稱爲「 超梵」。生物有種種不同的地位:有時溶人黑暗的物質本性,跟物質認同;有時,則跟高等的靈性本性認同。因此,生物稱爲「至尊主的邊際能力」。視乎跟物質或靈性本性認同而定,生物或接受物質的軀體,或接受靈性的軀體。在物質本性中,生物可接受八百四十萬種生命中的任何一種軀體,但在靈性本性中,生物只有一個軀體。在物質本性中,生物有時展示爲人,爲半神人,爲動物,爲野獸,爲飛禽… ,視乎業報而定。爲了到達物質天空的星宿和享用種種方便,生物有時進行祭祀犠牲,但當他們的功德竭盡時,會以人的形體重回地球。

在祭祀的過程中,生物會作特别的犠牲,以到達某一天空的星宿。最後也會到達這個星宿。當祭祀的功德竭盡,生物會化爲雨水,重降人間,跟着變爲五穀,爲人類所吃,然後轉化爲精液,令婦人受孕。因此,生物再次獲得人體生命,可進行祭祀犠牲,重複同樣的過程。如此,生物永遠在物質之途上來去。但 Krishna 知覺的人,會避免作祭祀犠牲。他們直接培養 Krishna 知覺,於是爲回歸神首,做好準備。

非人格神主義者釋論《梵歌》,不合理地認爲,梵在物質世界中,以生物的形體出現。他們以《梵歌》第十五章詩節第七支持他們的說法。但這節詩也說到,生物是「我的永恒部份」。神的部份 ─ 生物 ─ 會掉下至物質世界,但至尊主永不會掉下來。因此,以至尊梵的形體爲生物的說法,無法令人接受。千萬要記着,在《韋達》典籍中,梵(生物 )跟超梵〈至尊主〉是有分别的。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