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章 29 節
जरामरणमोक्षाय मामाश्रित्य यतन्ति ये ।
ते ब्रह्म तद्विदु: कृत्स्नमध्यात्मं कर्म चाखिलम् ॥ २९ ॥
jarā-maraṇa-mokṣāya
mām āśritya yatanti ye
te brahma tad viduḥ kṛtsnam
adhyātmaṁ karma cākhilam
字譯
jarā — 老年;maraṇa — 死;mokṣāya — 為了解脫的原因;mām — 向「我」;āśritya — 求庇護;yatanti — 努力於;ye — 所有這些;te — 這樣的人;brahma — 婆羅門;tat — 實際上;viduḥ — 他們知道;kṛtsnam — 一切事情;adhyātmam — 超然的;karma — 獲利性活動;ca — 還有;akhilam — 完全地。
譯文
「智者追求解脫,免受老死之苦,以奉獻服務,托庇於我。他們完全懂得一切關於超然活動和業報活動的知識,所以是眞正的梵。
要旨
生、老、病、死、影響物質軀體,但並不影響靈性軀體。對靈性軀體,並無生、老、病、死。因此,獲得靈性的軀體,成爲至尊性格神首的同遊,從事永恆的奉獻服務,是眞正的解脫。我是精靈。據說,一個人該明白自己是梵 ─ 靈魂。這個對生命的梵的槪念,一如本詩節所述,也在奉獻服務中。純粹奉獻者超然地處於梵的層面。他們知道一切關於超然活動和物質活動的東西。
有四種不純粹的奉獻者爲主作超然服務,達到了他們的目的,而且,由於主的恩慈,當他們在完全的 Krishna 知覺中的時候,他們眞正享有跟至尊主一起的靈性同遊。半神人的崇拜者永不能到達至高無上的星宿,接近至尊主。智慧較遜的梵覺者也不能到達 Krishna 至高無上的星宿 ─ 高珞伽溫達文拿。只有在 Krishna 知覺中從事活動的人, 才眞正被稱爲梵,因爲他們眞正努力接近 Krishna 的星宿。這些人不會懷疑,因此,他們是眞正的梵。
對主的形體作崇拜,或只爲了解除物質的束縛而觀想主,由於主 Krishna 的恩慈,也就會知道,梵和物質展示等的意義。在下一章,主會說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