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2.「所謂棄絕,即是瑜伽 ─上接至尊。人除非棄絕感官快樂,否則 不能夠成爲瑜伽師。
要旨
眞正的棄絕瑜伽 ─ 奉獻,即認識自己作爲生物的構成地位,並以此活動。生物並無獨立分離的身份。他們是至尊的邊緣能力。當他們墮入物質能力的牢籠時,便受條件限制,當他們在 Krishna 知覺中,或者,意識到靈性能力時,便處於眞正和自然的生命狀態。因此,一個人具有完全的知識,便停止追求感官快樂,或棄絕一切感官活動。不讓感官依附物質的瑜伽師就是如此。然而在 Krishna 知覺中的人,感官忙於爲 Krishna 服務,沒有機會做其他事情。因此, Krishna 知覺的人旣是托缽僧,又是瑜伽師。知識和控制感官的目的 ─ 思辨和瑜伽過程所規定的,在 Krishna 知覺中,也自然而然滿足了。要是不能夠拋棄源於自私本性的活動,思辨和瑜伽全無用處。兩者眞正的目的,是讓生物拋棄一切自私的滿足,以備滿足至尊。 Krishna 知覺的人不欲望任何的自我享樂。他常忙於令至尊快樂。對至尊一無所知,必追求自我滿足,因爲誰也不會不活動。修習 Krishna 知覺,所有這些目的便可圓滿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