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章 6 節
सन्न्यासस्तु महाबाहो दु:खमाप्तुमयोगत: ।
योगयुक्तो मुनिर्ब्रह्म न चिरेणाधिगच्छति ॥ ६ ॥
sannyāsas tu mahā-bāho
duḥkham āptum ayogataḥ
yoga-yukto munir brahma
na cireṇādhigacchati
字譯
sannyāsaḥ — 生命中的遁棄階層;tu — 但是;mahā-bāho — 啊,臂力強大的人;duḥkham — 困擾;āptum — 受……的感染;ayogataḥ — 沒有奉獻性服務;yoga-yuktaḥ — 一個從事於奉獻性服務的人;muniḥ — 思想家;brahma — 至尊;na — 沒有;cireṇa — 阻延;adhigacchati — 達到。
譯文
「除非爲主作奉獻服務,單純棄絕活動,不會使人快樂。聖者從事奉獻工作,便獲淨化,而且,立即可跟至尊主在一起。
要旨
托缽僧 ─ 在生命棄絕階段的人 ─ 分兩類:假象宗的托缽僧和外士那瓦的托缽僧。前者硏習數論哲學,後者硏習《博伽瓦譚》哲學。《博伽瓦譚》哲學確當地闡釋了《終極韋達》。假象宗的托缽僧也研習《終極韋達》,但用自己的釋論:《論原子靈魂》─ 商羯羅師所撰。博伽梵學派的學生,依照五禮典的規律,為主作奉獻服務。因此,外士那瓦托缽僧爲主作種種的超然服務。他們與任何物質活動無涉,但仍從事種種活動,爲主作奉獻服務。假象宗的托缽僧,一面硏習數論和《終極韋達》,一面推敲,不可能享受爲主所作的超然服務。他們的硏習冗長異常,有時,他們會倦於推考梵,於是,囫圇吞棗地遁入《博伽瓦譚》求庇。因此,他們硏習聖典《博伽瓦譚》,帶來麻煩。枯燥的推敲和矯揉的非人格神釋論,對他們全無裨益。外士那瓦的托缽僧,從事奉獻服務,履行超然責任時,異常快樂。他們得到了保證,最後可進入神的國度。假象宗的托缽僧,有時從自覺的層面,墮回物質活動的層面。這些活動可能出於博愛,或利他的動機,但仍是物質的。因此,結論是,從事 Krishna 知覺的人,處境較耽於推敲梵的托缽僧爲佳,雖然後者也可在經歷無數世後,達到 Krishna 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