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 12 節
इष्टान्भोगान्हि वो देवा दास्यन्ते यज्ञभाविताः ।
तैर्दत्तानप्रदायैभ्यो यो भुङ्क्ते स्तेन एव सः ॥ १२ ॥
iṣṭān bhogān hi vo devā
dāsyante yajña-bhāvitāḥ
tair dattān apradāyaibhyo
yo bhuṅkte stena eva saḥ
字譯
iṣṭān — 想欲的;bhogān — 生命所需;hi — 的確地;vaḥ — 對你;devāḥ — 半人神;dāsyante — 獲得;yajña-bhāvitāḥ — 為祭祀的執行所滿足後;taiḥ — 由他們;dattān — 給與的東西;apradāya — 沒有供奉;ebhyaḥ — 向半人神;yaḥ — 誰;bhuṅkte — 享用;stenaḥ — 盜賊;eva — 的確地;saḥ — 他是。
譯文
「半神人司掌生命各種需要。犠牲祭祀滿足了他們,他們也就供給人類各種需要。享用半神人的恩賜而不答以犠牲,與竊賊無異。
要旨
半神人獲授權,代表至尊性格神首維施紐,供應一切自然物品。因此,他們必須以賦定的祭祀犠牲來滿足。《韋達》經爲不同的半神人,賦定了不同的祭祀犠牲,但所有祭祀犠牲最後皆由至尊性格神首接受。對不認識誰是至尊性格神首的人來說,祭祀半神人値得推薦。《韋達》經根據人不同的物質品質,引介了不同種類的祭祀犠牲。崇拜不同的半神人也基於同一原則 ─ 根據不同的品質。例如,肉食者被勸諭崇奉卡利女神 ─ 物質自然的可怕形體,而且須以動物祭祀女神。在善良型中的人,則被勸諭崇奉維施紐。然而,一切祭祀犠牲皆爲了逐漸晋昇至超然的境界。對於普通人,至少有五種祭祀犠牲 ─ 稱爲「五大祭」─ 是必需的。
須知,人類社會的一切生命必需品,全由半神人代表主供應。誰也不能製造任何東西。試以人類社會的食物爲例,善良型態者的食物:五榖、水果、蔬菜、牛奶、糖等等,以及非素食者的食物如肉,沒有一種可由人類製造出來。又例如:熱、光、水、空氣等等,全爲生命所需,人類也沒一種能製造。沒有至尊主,便沒有充足的陽光,月光、雨水、微風等等。沒有這些,誰也不能活。很明顯,我們的生命依賴主的維持。甚至我們的製造業,也需要很多原料,好像金屬、硫磺、汞、錳和其他重要原素。這一切全由主的代表供給,目的在讓我們好好利用,維持健康,以追求自覺,走向生命的終極目標 ─ 掙離物質存在,獲得解脫。這生命目標須通過祭祀犠牲才達到。如果我們忘記了人體生命的目的,並且違反創造的目的,將主的代表所供應給我們的自然物品,用作感官享樂,爲物質存在纏擾愈深,我們肯定變爲竊賊,受物質自然的規律懲罰。一個竊賊社會,因爲缺乏生命目標,永不快樂。粗鄙的物質化的竊賊生命無終極目標。他們只追求感官享樂,對如何進行祭祀犠牲,也一無所知。然而,主采坦耶始倡最易實行的祭祀犠牲 ─ 唱頌主的聖名。在這世上,只要接受 Krishna 知覺的原則,誰也能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