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 13 節
यज्ञशिष्टाशिनः सन्तो मुच्यन्ते सर्वकिल्बिषै ।
भुञ्जते ते त्वघं पापा ये पचन्त्यात्मकारणात् ॥ १३ ॥
yajña-śiṣṭāśinaḥ santo
mucyante sarva-kilbiṣaiḥ
bhuñjate te tv aghaṁ pāpā
ye pacanty ātma-kāraṇāt
字譯
yajña-śiṣṭa — 耶冉拿舉行後所取用的食物;aśinaḥ — 進食者;santaḥ — 奉獻者;mucyante — 免除於;sarva — 各種的;kilbiṣaiḥ — 罪惡;bhuñjate — 享受;te — 他們;tu — 但是;agham — 重大的罪過;pāpāḥ — 罪人;ye — 那些;pacanti — 預備食物;ātma-kāraṇat — 為了感官享樂。
譯文
「奉獻者吃先供奉給神的食物,便脫離一切罪業,爲個人享受而吃,吃下去的,其實是罪業。
要旨
至尊主的奉獻者 ─ 即在 Krishna 知覺的人,一如《婆羅賀摩讚》所言 ,恒愛主:「我崇敬原始的主高文達。祂是尙瑪遜達喇 Krishna 本人,有無數屬性,不可思議。」奉獻者恒深深愛至尊性格神首高文達(快樂的賜者)─ 穆琨達(解脫的賜者)或 Krishna (有無限吸引力的人)。任何東西,不首先供奉給至尊者,不該接受。因此,這些奉獻者常以不同方式的奉獻服務,進行祭祀犠牲。這些奉獻服務包括聆聽、唱頌、 記念、崇拜等等。這些祭祀犠牲使他們遠離物質世界中一切罪惡的汚染。其他人,爲自己或爲感官享受準備食物,不單是竊賊,而且是吃下一切罪惡的人。如果一個人旣是竊賊,而且罪惡盈身,又怎能快樂呢?他絕不可能快樂。因此,爲了使人在各方面都快樂,一定要敎導他們在 Krishna 知覺中唱頌主的聖名。否則,世上沒有和平,也沒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