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章 11 節
देवान्भावयतातेन ते देवा भावयन्तु वः ।
परस्परं भावयन्तः श्रेयः परमवाप्स्यथ ॥ ११ ॥
devān bhāvayatānena
te devā bhāvayantu vaḥ
parasparaṁ bhāvayantaḥ
śreyaḥ param avāpsyatha
字譯
devān — 半人神;bhāvayata — 被討好了以後;anena — 由這祭祀;te — 那些;devāḥ — 半人神;bhāvayantu — 會使喜悅;vaḥ — 你;parasparam — 相互的;bhāvayantaḥ — 互相滿足;sreyaḥ — 恩賜;param — 至高者;avāpsyatha — 你會達到。
譯文
「祭祀犠牲滿足了半神人,半神人亦會滿足你們。如此互惠,一切繁長競滋。
要旨
半神人獲授權管理物質事務。供應空氣、光、水和其他恩賜,以維持生物的軀體和靈魂,這些職責全交付給半神人。他們的數目多如恒河沙。他們是至尊性格神首的助手,也是祂身體的不同部份。他們快樂或不快樂,決定於人類所進行的祭祀犠牲。有些祭祀犠牲祗是用來滿足某些半神人,儘管如此,在一切的祭祀犠牲中,主要接受供奉的是主維施紐。《博伽梵歌》也說,在一切祭祀犠牲中,接受供奉的是 Krishna 本人。因此,一切祀犠牲的目的,最後在滿足主。祭祀犠牲圓滿進行後,負責供應不同必需品的半神人獲得滿足,自然物品的供應也就不虞匱乏了。
擧行祭祀犠牲還有其他附帶好處,最後導向物質束縛的解除。《韋達》經說,擧行祭祀犠牲,一切活動均淨化了。下一節詩會說明,祭祀犠牲聖化食物,吃了聖化的食物,人的存在也獲聖化。人的存在聖化了,記憶的纖細組織也獲聖化。記憶聖化了,人便想及解脫之道。這一切合起來,導向 Krishna 知覺。現代社會極需 Krishna 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