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章 22 節
वासांसि जीर्णानि यथा विहाय
नवानि गृह्णाति नरोऽपराणि ।
तथा शरीराणि विहाय जीर्णा-
न्यन्यानि संयाति नवानि देही ॥ २२ ॥
vāsāṁsi jīrṇāni yathā vihāya
navāni gṛhṇāti naro ’parāṇi
tathā śarīrāṇi vihāya jīrṇāny
anyāni saṁyāti navāni dehī
字譯
vāsāṁsi — 衣服;jīrṇāni — 殘舊的;yathā — 本來的樣子;vihāya — 放棄;navāni — 新衣服;gṛhṇāti — 接受;naraḥ — 一個人;aparāṇi — 其他;tathā — 同樣地;śarīrāṇi — 身體;vihāya — 放棄;jīrṇāni — 老和無用的;anyāni — 不同的;saṁyāti — 真正地接受;navāni — 新的一套;dehī — 被體困的。
譯文
「彷彿除去舊衣,換上新袍,靈魂離開衰老無用的舊物質軀體,進入新的。
要旨
個别的原子靈魂轉換軀體是公認的事實。現代科學家不相信靈魂存在,又不能夠解釋從心裡來的能力,即使他們,也逼於無奈,接受軀體的連續變化,由童年而靑年,由青年而老年。到了老年,下一步是轉到另一軀體去。這點前節已解釋了。
個别的原子靈魂之能夠轉換軀體,實出於超靈的恩賜。正如一個朋友滿足另一個朋友的欲望,超靈滿足靈魂的欲望。《韋達》經典中,《蒙達卡奧義書》和《室維陀奧義書》等,將靈魂及超靈比喩爲樹上兩隻互相友愛的鳥兒。其中一隻(個别的原子靈魂)正啄食樹上的果子,另一隻(Krishna)只是凝視着祂的朋友。這兩隻鳥兒,本性相同,但一爲物質樹上的果子所迷,另一則在旁注視朋友的活動。 Krishna 是後者,阿尊拿是前者。儘管二人是朋友,但一爲主人,一爲僕人。原子靈魂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從一驅體到另一驅體,因爲他們遺忘了這種主僕關係。生物靈魂在物質軀體的樹上苦苦奮鬥。可是,一旦願意接受另一隻鳥兒作爲至高無上的靈性導師,好像阿尊拿自願皈依 Krishna ,接受 Krishna 的指示,從屬的鳥兒便立即遠離悲苦。《卡塔奥義書》及《室維陀奥義書》均如是說:
samāne vṛkṣe puruṣo nimagno
’nīśayā śocati muhyamānaḥ
juṣṭaṁ yadā paśyaty anyam īśam
asya mahimānam iti vīta-śokaḥ
「雖然兩隻鳥在同一樹上,在吃的鳥兒享受樹上的果子,充滿了焦灼和抑鬱。但因某種緣故,受苦的鳥兒將臉轉向他的朋友 ─ 主,認識主的榮耀,便立即遠離一切焦灼。」
阿尊拿現在將臉轉向他永恆的朋友,而且,通過 Krishna ,瞭解《博伽梵歌》。於是,聆聽 Krishna,他認識主至高無上的榮耀,遠離悲苦。
在這裏,主勸吿阿尊拿不要爲祖叔伯和老師的軀體變化哀傷。在正義和戰鬥中,殺害他們的軀體,他倒該快樂,因爲這樣一來,他作種種軀體活動的業報,便立即淸洗殆盡。在祭壇上或正義的戰塲上獻出性命,軀體業報即立滌淨,而且昇晋至更高的生命地位。所以,阿尊拿無需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