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章 55 節
भक्त्या मामभिजानाति यावान्यश्चास्मि तत्त्वत: ।
ततो मां तत्त्वतो ज्ञात्वा विशते तदनन्तरम् ॥ ५५ ॥
bhaktyā mām abhijānāti
yāvān yaś cāsmi tattvataḥ
tato māṁ tattvato jñātvā
viśate tad-anantaram
字譯
bhaktyā — 由純潔的奉獻性服務;mām — 「我」;abhijānāti — 一個人能夠知道;yāvān — 就像;yaḥ ca asmi — 如「我」;tattvataḥ — 在真理;tataḥ — 此後;mām — 「我」;tattvataḥ — 由真理;jñātvā — 知道;viśate — 進入;tat — 此後;anantaram — 以後。
譯文
「祇有通過奉獻服務,人才能眞正認識至尊性格神首。通過這種奉獻,全然知覺至尊主,就能進入神的國度。
要旨
至尊性格神首 Krishna 和祂的全權部份,不可以心智推敲了解,也不爲非奉獻者認識。一個人如果想了解至尊性格神首,就須在純粹奉獻者的指導下,從事純粹奉獻服務。若非如此,有關至尊性格神首的眞相永遠不見。前面已說過,主永不向愚昧智慧者展示自己。每一個人都不可只靠學識淵博和心智推敲了解神。只有眞正 Krishna 知覺中從事奉獻服務的人才認識 Krishna 的眞面目,大學學位全無幫助。
精通 Krishna 科學,就有資格進入靈性的國度,也即是 Krishna 的居所。成梵並不等於喪失身份。奉獻服務就在那裡,只要有奉獻服務,就有神、奉獻者和奉獻服務的過程。即使在解脫之後,也沒有任何東西能戰勝這種知識。解脫牽涉遠離物質生活的槪念。在靈性生命中,也有同樣的分別,也有同樣的個體性,雖然是在純粹的 Krishna 知覺之中。千萬不可誤解「進入我」一表辭,它並非支持一元論者的說法,以爲人跟非人格梵溶合爲一。絕非如此。「進入我」意即一個人能進入至尊主的居所,但保持個體性,而且跟主在一起,爲主服務。例如,一隻綠鳥飛進綠樹,並非要跟樹溶爲一體,只是要享受樹上的果實。一般而言,非人格神主義者都用河流進入然後跟海混爲一起這例子。或者,對非人格神主義者,這是快樂的根源。然而,人格神主義者好像海中的水族一般,保持自己的個體性。我們在海洋之內可找到無數生物,如果潛得比較深一點的話。跟海洋只有表面的接觸是不夠的。一個人須對在深海生活的水族有完整的知識。
由於從事純粹奉獻服務,奉獻者能眞正地明瞭超然本性和至尊主的富裕。正如第十一章所說,一個人只有通過奉獻服務才能明瞭,這裡再肯定這一點。通過奉獻服務,一個人可認識至尊性格神首,而且進入祂的國度。
到達「成梵」的境界,遠離一切物質槪念之後,奉獻服務是以聆聽關於主的一切開始的。一個人聆聽跟至尊主有關的一切,成梵的境界就自然而然開始了,而物質汚染 ─ 對感官享樂的貪婪和欲望 ─ 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踪。色欲和欲望從奉獻者的心中消失,他會變得更熱切於爲主服務,因此,變得遠離物質汚染。在這樣的生命境界中,他才了解至尊主。聖典《博伽瓦譚》也如是說。此外,在獲解脫之後,超然服務的過程仍繼續下去。《終極韋達經》也這樣說。聖典《博伽瓦譚》把眞正的奉獻解脫定義爲:生物恢復原來的身份,也即構成成地位。構成成地位是已經解釋過的:每一生物都是至尊主所屬的個體。因此,生物的構成地位是服務。在解脫之後,這種服務絕不會休止下來。眞正的解脫是遠離生命的錯誤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