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章 49 節
असक्तबुद्धि: सर्वत्र जितात्मा विगतस्पृह: ।
नैष्कर्म्यसिद्धिं परमां सन्न्यासेनाधिगच्छति ॥ ४९ ॥
asakta-buddhiḥ sarvatra
jitātmā vigata-spṛhaḥ
naiṣkarmya-siddhiṁ paramāṁ
sannyāsenādhigacchati
字譯
asakta-buddhiḥ — 不依附的智慧;sarvatra — 每一處地方;jita-ātmā — 控制心意;vigata-spṛhaḥ — 沒有物質欲望;naiṣkarmya-siddhim — 完整地沒有反應;paramām — 至尊;sannyāsena — 由遁棄的階層;adhigacchati — 達到。
譯文
「自我控制,不依附物質事物,不理會物質享樂,就可以獲得棄絕的成果。這是棄絕的最完美境界。
要旨
眞正的棄絕即永遠記着自己是至尊主所屬的個體。因此,一個人沒有權利享受工作的成果。因爲他是至尊主所屬的個體,他的工作成果應由至尊主享受。實際上,這就是 Krishna 知覺了。在 Krishna 知覺中活動的人實際上就是托缽僧,也即屬於棄絕階層。抱着這種想法,一個人就獲得滿足,因爲他實際上是爲至尊而活動。因此,他並沒有依附任何物質事物。他習慣了爲至尊主服務而得到超然快樂,除此,任何東西也不會令他快樂。托缽僧應遠離過去活動的業報;然而,Krishna 知覺中的人自然而然就到達這完美境界,絕不用接受所謂棄絕階層。這種心意狀態是瑜伽的最完美境界;正如第三章所說:
「然而,在自我中找到快樂,在自我中找到啓廸,而且,僅在自我中,便找到欣喜和滿足 ─ 完美的滿足:這樣的人,再無責任。」一個人在自我找到滿足,就不恐懼由活動而來的任何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