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17 章 3 節

सत्त्वानुरूपा सर्वस्य श्रद्धा भवति भारत ।
श्रद्धामयोऽयं पुरुषो यो यच्छ्रद्ध: स एव स: ॥ ३ ॥

sattvānurūpā sarvasya
śraddhā bhavati bhārata
śraddhā-mayo ’yaṁ puruṣo
yo yac-chraddhaḥ sa eva saḥ
字譯

sattva-anurūpā — 根據生存;sarvasya — 每個人的;śraddhā — 信仰;bhavati — 成為;bhārata — 啊,伯拉達之子;śraddhā — 信仰;mayaḥ — 充滿;ayam — 這;puruṣaḥ — 生物體;yaḥ — 任何人;yat — 那;śraddhaḥ — 信仰;saḥ — 那;eva — 肯定地;saḥ — 他。

譯文

「人按照不同自然型態中的生存,產生了某種信仰。生物由於獲得不同的型態,所以被稱爲屬於某類信仰。

要旨

無論他是誰。毎個人都有特殊的信仰。然而,一個人的信仰,相應於他所獲的本性,可稱爲善良的、情慾的、愚昧的。因此,由於具有某種特殊信仰,他跟某種人在一起。可是,事實的眞相是,正如笫十五章所說,每個生物本來是至尊主所居的個體。因此,他們本來是超然於所有物質自然型態的。不過,當人忘記了自己跟至尊主的關係,在受條件限制的生命中,與物質自然接觸,便會因此與不同種類的物質自然發生關係,造成自己的地位。隨之而來的人造信仰和存在卻只是物質的。雖然他可能受到某些印象或生命槪念導引,不過,他仍是沒有物質品質 ─ 即超然。因此,若要恢復自己與至尊主的關係,便須淸除沾上了的汚染。這是唯一沒有恐慌的歸途 ─ Krishna 知覺。如果一個人處於 Krishna 知覺中,那麼,Krishna 知覺已保證,他必能昇轉完美境界。如果人不循這條自覺之途前進,那麼,他肯定受自然型態的影響,以致誤入歧途。

「信仰」一詞在這節詩十分重要。信仰永遠是善良活動的結果。一個人可能信仰半神人、製造出來的神或某些心智構作。據認爲,一個人對某事某物的强烈信仰,會激發帶來物質好處的活動。然而,在受條件限制的物質生命中,沒有一種物質自然的活動是完全淨化了的。這些活動全在混雜狀態之中,絕不會在純粹善良之中。純粹善良是超然的。在純粹善良之中,一個人會明白至尊性格神首的眞正性質。只要一個人的信仰不完全在純粹善良之中,信仰就受到物質自然型態的汚染。汚染了的物質自然型態、深入心靈。因此,一個人的信仰相當於心靈與某一物質自然型態接觸後的境界。可以了解,如果人的心靈在善良型態,他的信仰也在善良型態。如果他的心靈在情欲型態,他的信仰也在情欲型態。此外,如果他的心靈在黑暗型態,也即在假象中,他的信仰也因此受到汚染。於是,我們會發現在這個世界有不同種類的信仰,而且,不同的信仰產生不同的宗敎。宗敎信仰的眞正原則在純粹善良型態中。因此心靈受到汚染,我們發現不同種類的宗敎原則。於是,不同種類的信仰產生不同種類的崇拜。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