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12 章 5 節

क्ल‍ेशोऽधिकतरस्तेषामव्यक्तासक्तचेतसाम् ।
अव्यक्ता हि गतिर्दु:खं देहवद्भ‍िरवाप्यते ॥ ५ ॥

kleśo ’dhika-taras teṣām
avyaktāsakta-cetasām
avyaktā hi gatir duḥkhaṁ
dehavadbhir avāpyate
字譯

kleśaḥ — 困難;adhikataraḥ — 更加困難;teṣām — 他們的;avyakta — 不展示;āsakta — 依附着;cetasām — 那些心意是……的人;avyaktā — 不展示的;hi — 肯定地;gatiḥ duḥkham — 進步很困難;dehavadbhiḥ — 體困了的;avāpyate — 達到。

譯文

「心意依附未展示的非人格的至尊,修練十分困難。對體困者,進步常有阻礙。

要旨

超然主義者追求至尊主的不可思議、未展示、非人格的特性,稱為思辨瑜伽師。完全在 Krishna 知覺中,爲主作奉獻服務,則稱爲奉愛瑜伽師。這裡明確地說明了思辨瑜伽和奉愛瑜伽的分别。思辨瑜伽的過程最後也是將人帶往同一目標,但十分困難。另一方面,奉愛瑜伽的過程,就是爲至尊性格神首作直接的服務,對體困靈魂來說,比較容易,而且自然。個體靈魂自太初以來,即爲軀體所困。只是理論地認識自己不是軀體,對個體靈魂來說,是十分困難的。因此, 奉愛的瑜伽師也接受對 Krishna 神像的崇拜。這樣一來,心裡固有的軀 體槪念,可作具體的應用。當然,在廟宇內崇拜至尊性格神首的神像!並非偶像崇拜。《韋達》典籍證明了,崇拜可以是型態的,視乎至尊是否具有品質而定。在廟宇裡崇拜神像是型態崇拜,因爲主以物質品質呈現。但主的形體,雖以諸如石頭、木材或油漆一類物質性質呈現,實際上絕不是物質的。這就是至尊主的絕對本性。

這裡可提出一個粗糙的例子。在街上,我們全看到郵筒。我們把信從這些郵筒寄出去,信就會毫無困難地到達目的地。但我們在某些地方會找到陳舊的郵筒,或倣製的郵筒,未經郵局核准的,並不能做這樣的工作。同樣,神在神像方面有一特准代表。這神像是至尊主的化身。神會通過這個形體接受服務。主是無所不能的,因此,通過神像化身,主能接受奉獻者的服務。這只是爲了條件化生活中的人方便一點。

因此,對於奉獻者,直接接近至尊,毫無困難。但對於在靈性覺悟上依循非人格途徑的人,就荆棘滿途了。他們須通過諸如《奧義書》—類的《韋達》典籍,來了解至尊的未展示代表。他們須學習有關的語言,理解非知覺性的感覺;他們須證悟這一切過程。對於普通人,這並不容易。在 Krishna 知覺的人,從事奉獻服務,只是接受眞正靈性導師的指導,只是向神像作規定的頂拜,只是聆聽主的榮耀,只是吃奉獻過給主的祭餘,就可十分容易體證至尊性格神首。毫無疑問,非人格神主義者走上十分困難的途徑,而且冒着體證不了最終目標絕對眞理之險。然而,人格神主義者,沒有冒任何險,沒有困惑,沒有困難,直接接近至尊性格。聖典《博伽瓦譚》出現過一段差不多的文字。據那裡說,一個人要是最終皈依神首(這皈依過程稱爲奉愛),卻自找煩惱,要瞭解甚麼是梵,甚麼不是梵,就如此渡過一生,結果是荆棘滿途。因此,這裡勸吿說,一個人不該走上這樣困難的自覺之途 ,因爲最終的結果並不肯定。

生物永遠是個體靈魂;要是他們想溶入靈性整體,可完成覺悟自己本性的永恒和全知部份。但喜樂部份仍未覺悟。這樣的超然主義者,在思辨瑜伽方面極爲淵博,由於某奉獻者的仁慈,可到逹奉愛瑜伽或奉獻服務的境地。到了那個時候,長期奉行非人格神主義也是煩惱之源,因爲他無法放棄這個槪念。因此,體困靈魂對於未展示的,常有困難,奉行時候如此,覺悟時候也如是。每一生物都是部份獨立的。一個人該肯定地知道,這未展示的覺悟違反了他原來所有的靈性喜樂本性。一個人不該走上這條路。對於每一個體生物,Krishna 知覺過程,也就是完全作奉獻服務,是最好的。如果一個人想忽視這種奉獻服務,就有走向無神論者危險。所以,這專注於未展示的和不可思議的過程,非感官所可能接觸,在任何時候都不可提倡,尤其不可在這年代提倡。主 Krishna 勸吿說,千萬不可。本詩節已說明了這點。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