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章 3 節
यो मामजमनादिं च वेत्ति लोकमहेश्वरम् ।
असम्मूढ: स मर्त्येषु सर्वपापै: प्रमुच्यते ॥ ३ ॥
yo mām ajam anādiṁ ca
vetti loka-maheśvaram
asammūḍhaḥ sa martyeṣu
sarva-pāpaiḥ pramucyate
字譯
yaḥ — 任何人;mām — 對「我」;ajam — 不是生出來的;anādim — 沒有開始;ca — 還有;vetti — 知道;loka — 恆星;maheśvaram — 至尊的主人;asaṁmūḍhaḥ — 毫無疑問地;saḥ — 他;martyeṣu — 在那些不免一死的人中;sarva-pāpaiḥ — 從所有的罪惡反應中;pramucyate — 被拯救。
譯文
「認識我是無生、無始,是一切世界的至尊主 ─ 那麼,雖在衆人之中,卻不受蒙蔽,遠離一切罪惡。
要旨
一如第七章所述,試圖將自己提昇至靈性自覺的層面者,並非普通人。他們勝過億兆對靈性自覺一無所知的人。但在眞正試圖了解自己靈性境況的人之中,能終於理解 Krishna 是至尊性格神首、萬物的擁有者、無生者,靈性覺悟才是最透徹的。只有在這境界,全然認識 Krishna 至高無上的地位,才能完全遠離一切罪惡活動。
在這裡,「無生」一詞不可跟第二章所用的「無生」相混淆。後者是指生物。生物由於依附物質,所以輪迴生死。主跟生物並不同。
受條件限制的靈魂,轉換自己的軀體,但主的軀體不會改變。即使祂降臨這個物質世界,來時,同樣是無生的。因此,第四章說,主由於他的內在力量,不受低等的物質能力主宰,常常在高等能力之中。
主在創造之前已存在。主跟祂的創造並不相同。在這個世界之內的所有半神人全是被創造的。至於 Krishna ,據說祂並不是被創造的。因此,即使跟偉大的半神人比較,如婆羅賀摩和施威, Krishna 也有不同。而且,祂是婆羅賀摩、施威和一切其他半神人的創造者,所以祂是所有星宿的至尊者。
因此,聖主 Krishna 跟被創造的萬物不同。誰如此認識祂,立即從一切罪惡的業報解脫出來。要認識至尊主,便須遠離一切罪惡活動,一如《博伽梵歌》所述,要認識至尊主,除了通過奉獻服務,並無他法。
我們千萬不要將 Krishna 了解爲普通人。如前所述,只有愚人才將祂當爲普通人。這裡以另一方式重新說過這點。一個人不愚蠢,有足夠的智慧了解神首的構成地位,便會時常遠離一切罪惡業報。
我們都知道, Krishna 是廸瓦姬的兒子,那麼,祂又怎可能是無生的呢?聖典《博伽瓦譚》這樣解釋:當祂在廸瓦姬和瓦蘇弟瓦之前顯現,祂並不好像一個普遍的嬰孩那麼出生。祂以原始形體出現,跟著,祂將自己變成普通的嬰孩。
在 Krishna 的指引下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超然的,絕不會爲物質業報 ─ 不管吉祥的,還是不吉祥的 ─ 所汚染。在物質世界,並無吉祥的事物,所以,認爲在物質世界,事物可分吉祥的和不吉祥的,這不過是心意虛構。物質的籠罩旣然不吉祥,因此,任何事物都不吉祥。眞正的吉祥,端賴以完全的奉獻和服務,在 Krishna 知覺中活動。因此,要是我們眞的想自己的活動變得吉祥,那麼,我們須在至尊主的指引下活動。要找尋這種指引,可求助於權威的聖典,例如聖典《博伽瓦譚》或《博伽梵歌》,或一位眞正的靈性導師。靈性導師是至尊主的代表;他們的指示便是至尊主的直接指引。靈性導師、聖潔的人、聖典全以相同的方法發出指示。三者並無矛盾。依照這樣指示所作的一切活動,全遠離物質世界的活動業報 ─ 不管虔誠的或不虔誠的。奉獻者在從事活動時的超然態度,實際上,是棄絕的態度,可稱爲「托缽僧境界」。誰依照至尊主的指示活動,就是眞正的托缽僧、眞正的瑜伽師,而不是只穿上托缽僧的外衣,裝模作樣當瑜伽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