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5.23 [2024/10/03 22:12] – 建立 host | bg5.23 [2024/10/19 02:59]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23.「離棄軀體之前,能抵受物質感官的煽誘,阻止欲望和嗔怒的衝擊,便是在這世上活得很快樂的瑜伽師。 | + | <WRAP center box >5 章 23 |
- | 要旨 | + | शक्नोतीहैव य: सोढुं प्राक्शरीरविमोक्षणात् ।\\ |
+ | कामक्रोधोद्भवं वेगं स युक्त: | ||
+ | > | ||
+ | >prāk śarīra-vimokṣaṇāt | ||
+ | > | ||
+ | >sa yuktaḥ sa sukhī naraḥ | ||
- | 要是想在自覺之途上,穩步前進,便須努力控制物質感官的壓力:說話的壓力、嗔怒的壓力、心意的壓力、胃的壓力、生殖器官的壓力、舌頭的壓力。一個人能控制這些來自不同感官和心意的壓力,可稱爲「哥史華米」或「史華米」。哥史華米所過的,是嚴格自制的生活,將感官壓力,全擱在一旁。物質欲望,要是不能滿足,便產生嗔怒;於是,心意、眼睛、胸部便煩亂不安。因此,在放棄物質軀體之前,須修習控制這些欲望。能控制便可算自覺,而且,在自覺的境界中,喜樂無邊。努力控制欲望和嗔怒,是超然主義者的責任。 | + | == 字譯 == |
+ | <fs medium> | ||
+ | == 譯文 == | ||
+ | 「離棄軀體之前,能抵受物質感官的煽誘,阻止欲望和嗔怒的衝擊,便是在這世上活得很快樂的瑜伽師。 |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
+ | <- bg5.22|上一節 ^ bg|目錄 ^ bg5.24|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