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12.18-19 [2024/10/10 10:20] – host | bg12.18-19 [2024/10/20 07:52]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सम: शत्रौ च मित्रे च तथा मानापमानयो: | + | <WRAP center box >12 章 18 - 19 節</ |
- | शीतोष्णसुखदु: | + | |
- | तुल्यनिन्दास्तुतिर्मौनी सन्तुष्टो येन केनचित् । | + | सम: शत्रौ च मित्रे च तथा मानापमानयो: |
+ | शीतोष्णसुखदु: | ||
+ | तुल्यनिन्दास्तुतिर्मौनी सन्तुष्टो येन केनचित् ।\\ | ||
अनिकेत: | अनिकेत: | ||
- | samaḥ śatrau ca mitre ca | + | >samaḥ śatrau ca mitre ca |
- | tathā mānāpamānayoḥ | + | >tathā mānāpamānayoḥ |
- | śītoṣṇa-sukha-duḥkheṣu | + | >śītoṣṇa-sukha-duḥkheṣu |
- | samaḥ saṅga-vivarjitaḥ | + | >samaḥ saṅga-vivarjitaḥ |
- | tulya-nindā-stutir maunī | + | |
- | santuṣṭo yena kenacit | + | |
- | aniketaḥ sthira-matir | + | |
- | bhaktimān me priyo naraḥ | + | |
- | samaḥ——平等的;śatrau——對敵人;ca——還有;mitre——對朋友;ca——還有;tatha——這樣;māna——榮譽;apamānayoḥ——誹謗;śīta——冷;uṣṇa——熱;sukha——快樂;duḥkheṣu——苦惱;samaḥ——處之泰然;saṅga-vivarjitaḥ——免於所有的連繫;tulya——相等的;nindā——毀謗;stutiḥ——名聲;mauni——靜默;santuṣṭah——滿足;yena kena——不知怎樣地;cit——如果;aniketaḥ——沒有居所;sthira——堅定於;matiḥ——决心;bhaktimān——從事於奉獻;me——「我」的;priyaḥ——親切的;naraḥ——一個人。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旨 | ||
- | |||
- | 奉獻者永遠免除不良的交往。一個人有時被稱讚,有時被唾駡; 這就是人類社會的本質。但奉獻者永遠超然於人爲的毁譽苦樂。他們十分有耐性。他們不會說任何跟 Krishna 無關的話。因此,他們被形容爲保持緘默。緘默並不等於說不該說話。緘默的意思是不該胡言亂語。人只該說重要的話,對於奉獻者來說,就是關於至尊主的。他們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快樂。有時他們得到美味的食物,有時得不到,但他們仍然感到滿足。他們也不計較家居的設施。他們或睡在樹下,或有時生活在像宮殿一般的建築物內。但兩者都吸引不了他們。他們被形容爲專注,因爲他們決心堅定,專注於知識。我們或發現,在描述奉獻者的品質時,往往有重複的地方。然而,這只擧例說明,奉獻者須具有所有這些品質。一個人沒有好的品質,就不能夠成爲純粹的奉獻者。一個不是奉獻者的人沒有好的品質。一個人想被承認爲奉獻者,應培養好的品質。當然,他不可以其他方法努力攫取這些品質,而須從事 Krishna 知覺;奉獻服務會自然而然幫助他培養這些品質。 | ||
== 字譯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 譯文 == | == 譯文 == | ||
+ | 「對敵友皆一視同仁,名譽不名譽、冷熱、苦樂皆無動於衷,遠離汚染,常保持緘默,滿足於任何事物,不計較居所,專注於知識,從事奉獻服務,我對這樣的人很親切。 | ||
+ | |||
== 要旨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奉獻者永遠免除不良的交往。一個人有時被稱讚,有時被唾駡; 這就是人類社會的本質。但奉獻者永遠超然於人爲的毁譽苦樂。他們十分有耐性。他們不會說任何跟 Krishna 無關的話。因此,他們被形容爲保持緘默。緘默並不等於說不該說話。緘默的意思是不該胡言亂語。人只該說重要的話,對於奉獻者來說,就是關於至尊主的。他們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快樂。有時他們得到美味的食物,有時得不到,但他們仍然感到滿足。他們也不計較家居的設施。他們或睡在樹下,或有時生活在像宮殿一般的建築物內。但兩者都吸引不了他們。他們被形容爲專注,因爲他們決心堅定,專注於知識。我們或發現,在描述奉獻者的品質時,往往有重複的地方。然而,這只擧例說明,奉獻者須具有所有這些品質。一個人沒有好的品質,就不能夠成爲純粹的奉獻者。一個不是奉獻者的人沒有好的品質。一個人想被承認爲奉獻者,應培養好的品質。當然,他不可以其他方法努力攫取這些品質,而須從事 Krishna 知覺;奉獻服務會自然而然幫助他培養這些品質。</ | ||
+ | |||
<- bg12.17|上一節 ^ bg|目錄 ^ bg12.20|下一節 -> | <- bg12.17|上一節 ^ bg|目錄 ^ bg12.20|下一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