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章 29 節
समोऽहं सर्वभूतेषु न मे द्वेष्योऽस्ति न प्रिय: ।
ये भजन्ति तु मां भक्त्या मयि ते तेषु चाप्यहम् ॥ २९ ॥
samo ’haṁ sarva-bhūteṣu
na me dveṣyo ’sti na priyaḥ
ye bhajanti tu māṁ bhaktyā
mayi te teṣu cāpy aham
字譯
samaḥ — 平等對待;aham — 「我」;sarva-bhūteṣu — 對所有生物體;na — 沒有人;me — 「我」的;dveṣyaḥ — 憎惡的;asti — 是;na — 不;priyaḥ — 親切;ye — 那些;bhajanti — 作出超然性服務;tu — 但;mām — 向「我」;bhaktyā — 在奉獻中;mayi — 向「我」;te — 這樣的人;teṣu — 在他們;ca — 還有;api — 肯定地;aham — 「我」。
譯文
「誰我也不妬忌;誰我也不偏袒。對一切,我都平等看待。但誰爲我作奉獻服務,便是我的朋友,我也是他的朋友。
要旨
在這裏,或有人提出問題:旣然 Krishna 對所有人都平等看待,誰也不是祂的特殊朋友,爲甚麼祂對常爲祂作超然服務的奉獻者,表示特殊的興趣呢?這不是歧視;這是很自然的。在物質世界,任何頻作善擧的人,對自己的兒女,仍特别善加照顧。主宣稱,每一生物,不管形體如何,都是祂的兒子。如此一來,祂爲每一個人提供富足的生活必需品。祂好像一片雲,將雨水落遍大地,不管是岩石、泥土或河湖,祂全滋潤遍了。祂對奉獻者,特别留意。這裏提及了這樣的奉獻者常在 Krishna 知覺中,因此,常超然地處於 Krishna 。「 Krishna 知覺」一詞顯示了在這種知覺中的人是活着的超然主義者,處於 Krishna 。主在這裏很淸楚地說:「在我之中。」自然的結果是,主 Krishna 再他們之中。這就是互惠。這邊說明了下面的說話:「誰皈依我,我會按照他的皈依程度照顧他。」因爲主和奉獻者都有知覺,所以超然的互惠存在。當黃金指環鑲上鑽石時,看起來便很漂亮。黃金增色不少,鑽石也同時增色不少。主和生物永遠在閃爍。當生物變得習於為至尊主服務的時候,他們便好像黃金。主是鑽石。因此,這是很好的組合。生物在純粹的境界,就稱爲「奉獻者」。至尊主則成爲奉獻者的奉獻者。要是互惠關係不存在於主和奉獻者之間,那麼,並不會有人格神哲學。在非人格神的哲學中,至尊和生物並無互惠關係,在人格神的哲學中則有。
有一個例子,常被引用。主好像一棵如願樹。誰想從如願樹上得到甚麼,主便給他什麼。但這裏的解釋更完全。主在這裏說明了,祂對奉獻者更好。這顯示了主對奉者的特別恩慈。主的回報不該被認爲是受業報的規律控制。它屬於超然層面 ─ 主和奉獻者在超然層面各盡己份。爲主作奉獻服務,並不是這個物質世界的活動,而是屬於充滿永恆、喜樂、知識的靈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