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9 章 29 節

समोऽहं सर्वभूतेषु न मे द्वेष्योऽस्ति न प्रिय: ।
ये भजन्ति तु मां भक्त्य‍ा मयि ते तेषु चाप्यहम् ॥ २९ ॥

samo ’haṁ sarva-bhūteṣu
na me dveṣyo ’sti na priyaḥ
ye bhajanti tu māṁ bhaktyā
mayi te teṣu cāpy aham
字譯

samaḥ — 平等對待;aham — 「我」;sarva-bhūteṣu — 對所有生物體;na — 沒有人;me — 「我」的;dveṣyaḥ — 憎惡的;asti — 是;na — 不;priyaḥ — 親切;ye — 那些;bhajanti — 作出超然性服務;tu — 但;mām — 向「我」;bhaktyā — 在奉獻中;mayi — 向「我」;te — 這樣的人;teṣu — 在他們;ca — 還有;api — 肯定地;aham — 「我」。

譯文

「誰我也不妬忌;誰我也不偏袒。對一切,我都平等看待。但誰爲我作奉獻服務,便是我的朋友,我也是他的朋友。

要旨

在這裏,或有人提出問題:旣然 Krishna 對所有人都平等看待,誰也不是祂的特殊朋友,爲甚麼祂對常爲祂作超然服務的奉獻者,表示特殊的興趣呢?這不是歧視;這是很自然的。在物質世界,任何頻作善擧的人,對自己的兒女,仍特别善加照顧。主宣稱,每一生物,不管形體如何,都是祂的兒子。如此一來,祂爲每一個人提供富足的生活必需品。祂好像一片雲,將雨水落遍大地,不管是岩石、泥土或河湖,祂全滋潤遍了。祂對奉獻者,特别留意。這裏提及了這樣的奉獻者常在 Krishna 知覺中,因此,常超然地處於 Krishna 。「 Krishna 知覺」一詞顯示了在這種知覺中的人是活着的超然主義者,處於 Krishna 。主在這裏很淸楚地說:「在我之中。」自然的結果是,主 Krishna 再他們之中。這就是互惠。這邊說明了下面的說話:「誰皈依我,我會按照他的皈依程度照顧他。」因爲主和奉獻者都有知覺,所以超然的互惠存在。當黃金指環鑲上鑽石時,看起來便很漂亮。黃金增色不少,鑽石也同時增色不少。主和生物永遠在閃爍。當生物變得習於為至尊主服務的時候,他們便好像黃金。主是鑽石。因此,這是很好的組合。生物在純粹的境界,就稱爲「奉獻者」。至尊主則成爲奉獻者的奉獻者。要是互惠關係不存在於主和奉獻者之間,那麼,並不會有人格神哲學。在非人格神的哲學中,至尊和生物並無互惠關係,在人格神的哲學中則有。

有一個例子,常被引用。主好像一棵如願樹。誰想從如願樹上得到甚麼,主便給他什麼。但這裏的解釋更完全。主在這裏說明了,祂對奉獻者更好。這顯示了主對奉者的特別恩慈。主的回報不該被認爲是受業報的規律控制。它屬於超然層面 ─ 主和奉獻者在超然層面各盡己份。爲主作奉獻服務,並不是這個物質世界的活動,而是屬於充滿永恆、喜樂、知識的靈性世界。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