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章 2 節
राजविद्या राजगुह्यं पवित्रमिदमुत्तमम् ।
प्रत्यक्षावगमं धर्म्यं सुसुखं कर्तुमव्ययम् ॥ २ ॥
rāja-vidyā rāja-guhyaṁ
pavitram idam uttamam
pratyakṣāvagamaṁ dharmyaṁ
su-sukhaṁ kartum avyayam
字譯
rāja-vidyā — 教育之王;rāja-guhyam — 最機密知識之王;pavitram — 最純潔的;idam — 這;uttamam — 超然的;pratyakṣa — 直接地經驗到;avagamam — 了解;dharmyam — 宗教的原則;susukham — 很快樂;kartum — 去執行;avyayam — 永恆的。
譯文
「這項知識是敎育之王,最秘密的秘密。這是至純至粹的知識;因爲它令人通過覺悟,直接知覺自我,所以是宗敎的圓滿境界。它永存永在,實踐時,也叫人喜樂。
要旨
這一章稱爲「敎育之王」,因爲它是前述學說和哲學的精華。印度有七個主要的哲學家:瞿曇、岡納陀、卡皮臘、雅那瓦爾亞、善廸爾亞、外士瓦那拉,最後還有《終極韋達》的作者維阿薩。因此,在哲學或超然知識的領域中,知識絕不貧乏。主說,這一章是所有這些知識之王,而且也是從《韋達》和不同哲學所派生的知識精華。這是最機密的,因爲機密或超然知識包括了認識靈魂和軀體的不同。一切機密知識之王的最高境界是奉獻服務。
一般來說,人們在敎育中所接受的是外在知識,而不是這套機密的知識。就普通的敎育而論,人們可硏讀的科目有:政治學、社會學、 物理學、化學、數學、天文學、工程學等。在世界上,知識分門别類,而且有很多大學,可是,很不幸,沒有一所大學或敎育機構敎授靈魂的科學。靈魂是這軀體的最重要部份。靈魂不存在,軀體便沒有價値。但人們仍極其强調生命的軀體需要,而不理會命根子 ─ 靈魂。
《博伽梵歌》,尤其從第二章開始,强調靈魂的重要性。在開始的時候軀體會毁壞,靈魂不會毁壞。這是知識的機密部份:只知道靈魂跟軀體的分别,而且靈魂的本性不變、不會毁壞、是永恒的。但並沒有關於靈魂的正面內容。有時,人們認爲,靈魂跟軀體有别,當軀體終結,或當一個人從軀體解脫出來,靈魂一片空無,而且非人格性。但實際上,這並非事實。靈魂在軀體之內如此活躍,又怎可在獲得解脫後不活動呢?靈魂永遠在活動。要是靈魂是永恒的,那麼,靈魂便永遠在活動。靈魂在靈性國度的活動是靈性知識中最機密的部份。這裏已提出了,靈魂這些活動,構成了一切知識之王 ─ 知識最機密的部份。
正如《韋達》經典所說,這知識是一切活動最純粹的形式。
《宇宙古史─蓮花之部》分析人類的罪惡活動,結果顯示了那是一次復一次業報活動者被縛纏在不同階段和不同形式的罪惡結果上。譬如,埋下一株樹的種子,樹不會立即生長出來。這是需要時間的,間始是茁長的小芽,跟着成形爲樹,然後開花結果。長成後,播種者便可享受樹的花果。同樣,幹了罪惡活動,好像播種一般,需要一段時間,結果才顯現,而且分不同階段。個體或已再不幹罪惡活動,但仍承受着罪惡活動的結果。有些罪惡仍是在種子階段,另一些則已爲我們結出果子,叫我們痛苦,好像第七章詩節二十所說的一般。
一個人完全結束了一切罪惡活動的結果,從事虔誠的活動,便遠離物質世界的相對性,爲至尊性格神首 Krishna 作奉獻服務。換句話說,眞正爲至尊主作奉獻服務的人,遠離一切業報。爲至尊性格神首作奉獻服務,一切罪惡的業報,不管已顯現或仍潛在,皆逐漸消失。因此,奉獻服務的淨化力量十分巨大,可稱至純至粹。奉獻活動永不可當爲物質的,雖然奉獻者的一擧一動,跟普通人無異。然而,要是明瞭熟悉了奉獻服務,便知道奉獻服務並不是物質活動。奉獻服務全是靈性的、奉獻的,不受自然的物質型態汚染。
據說,履行奉獻服務十分完美,可直接看到後果。直接後果可眞正看到。我們有這樣的實際經驗:唱頌 Krishna 的聖名Hare Krishna Hare Krishna Krishna Krishna Hare Hare Hare Rama Hare Rama Rama Rama Hare Hare,過了一段時間,便感到超然的喜樂,很快淨化了一切物質汚染。這是實在的經驗。要是再進一步 ,不止於聆聽,而且努力傳播奉獻服務的訊息,或者,參與 Krishna 知覺的傳敎活動,便逐漸感到靈性的進步。靈性生命的進步並不依賴任何以前的敎育和資歷。方法自身是這麼純粹,一個人只要從事於此,也就變得純粹了。
這樣說:「奉獻服務力量巨大,只要從事奉獻服務的活動,毫無疑問,必受啓廸。」拿拉達是女僕之子,沒有接受敎育,也並非出身於貴族家庭。然而,他的母親爲偉大的奉獻者服務,拿拉達也跟着這樣做,有時,母親不在,他會自己爲偉大的奉獻者服務。拿拉達親口說:「只有一回,我得到他們的准許,吃了他們吃剩的食物,這樣,我的罪惡立即淸洗淨盡。這樣做,我的內心變得淨化了。那時候,超然主義者的本性,吸引了我。」拿拉達吿訴他的門徒維阿薩,在前一世,有淨化了的奉獻者逗留了四個月,拿拉達當他們的童僕。跟他們親密地在一起。有時,這些聖者在碟上留下食物,拿拉達爲他們洗碟,想吃剩下來的東西。因此,問這些偉大的奉獻者,可否吃剩下的東西。他們說可以。拿拉達就吃了這些食物,最後遠離一切罪惡的業報。他吃的時候,內心逐漸變得跟聖者一般純潔,並且逐漸培養了跟聖者一般的口味。這些偉大的聖者不斷爲主服務:聆聽、唱頌等,顯得津津有味;拿拉達培養了相同的口味,也想聆聽和唱頌主的榮耀。因此,跟聖者在一起,他培養了對奉獻服務的强烈欲望。他引述了《終極韋達》的說話(見上):一個人要是只從奉獻服務的活動,一切都自然向他啓示,他便能理解。這稱爲 「直接看到」。實際上,拿拉達是女僕之子,沒有機會進學校,只是幫幫母親,做點工作而已。幸好,他母親爲偉大的奉獻者服務。還是孩子的拿拉達也有機會爲偉大的奉獻者服務,而且跟奉獻者在一起,他達到了 ─ 宗敎的最高目標 ─ 奉獻服務。據聖典《博伽瓦譚》說,一般而言,信奉宗敎的人不知道,宗敎的最完美境界是奉獻服務。要了解自覺之途,普通來說,是需要《韋達》知識的。但在這裏,拿拉達並未接受過《韋達》原則的敎育,卻仍可獲得硏習的最高結果。這過程力量十分巨大,一個人即使沒有經常奉行宗教儀式,但仍可提昇自己至最高境界。這如何可能?《韋達》典籍也如是說:跟偉大的靈性導師在一起,即使沒有受過《韋達》敎育,沒有硏習過《韋達》經,仍可熟悉一切覺悟所必需的知識。
奉獻服務是快樂的過程。爲什麼呢?奉獻服務即想着維施紐,唱頌維施紐的聖名。因此,一個人可只聆聽或唱頌主的榮耀,或者,可以上哲學課,聽偉大的靈性導師傳授超然知識,便足夠了。只要坐下來便能學習了。然後,他可吃供奉過給主的祭餘 ─ 美味可口的好食物。在每一種情況下,奉獻服務都充滿快樂。而且,即使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也可進行奉獻服務。主說,祂隨時準備接受奉獻者的任何供奉,供奉甚麼都不要緊。就是一塊葉、一朶花、一小片水果、一點點兒水 ─ 在世界任何地方可找到的任何東西,任何人不管社會地位如何,都可拿來奉獻給主。只要以愛心來奉獻給主,主都會接受的。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只是嚐了一下供奉在主蓮花足下的荼拉時葉,偉大的聖者如珊納庫瑪臘便變爲偉大的奉獻者。因此,奉獻過程好極了,奉行時,心情愉快。神只接受跟祭品一起的愛。
這裏說,奉獻服務永存永在。這並不是假象宗哲學家的說法。有時,他們也從事所謂「奉獻服務」。他們只要一天未獲解脫,一天仍繼續作奉獻服務。最後,他們獲得解脫了,「跟神溶爲一體」。這種短暫而又因時而異的奉獻服務並不可當爲純粹奉獻服務。眞正的奉獻服務,即使在解脫後,也得堅持不息。奉獻者到了神的國度靈性的星宿,仍在爲至尊主服務。他們不會努力於「跟至尊主溶爲一體」。
我們就會看到,眞正的奉獻服務始於解脫。因此,《博伽梵歌》說,解脫後已住於梵的境界,奉獻服務於焉開始。進行奉獻服務,便能了解至尊主。只是單獨奉行業報瑜伽、思辨瑜伽、八步瑜伽,或任何其他瑜伽,誰都不能理解至尊性格神首。不到奉獻服務的階段,便不能理解性格神首的本質。聖典《博伽瓦譚》也說,進行奉獻服務,尤其聆聽覺悟了的靈魂講說聖典《博伽瓦譚》和《博伽梵歌》,變得淨化後,那麼,便了解 Krishna 科學或神的科學了。一個人內心的異端邪說給淸除了,便可理解神的本質。因此,奉獻服務的過程或 Krishna 知覺的過程是敎育之王,是一切機密知識之王,是宗敎至純至粹的形式。奉行時,充滿喜樂,毫無困難。所以,我們該實踐奉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