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章 35 節
यज्ज्ञात्वा न पुनर्मोहमेवं यास्यसि पाण्डव ।
येन भूतान्यशेषाणि द्रक्ष्यस्यात्मन्यथो मयि ॥ ३५ ॥
yaj jñātvā na punar moham
evaṁ yāsyasi pāṇḍava
yena bhūtāny aśeṣāṇi
drakṣyasy ātmany atho mayi
字譯
yat — 那;jñātvā — 知道;na — 永不;punaḥ — 再;moham — 幻覺;evam — 像這樣的;yāsyasi — 你會去;pāṇḍava — 啊班杜之子;yena — 由那裏;bhūtāni — 所有的生物體;aśesāṇi — 完全地;draḳṣyasi — 你將會見到;ātmani — 在至尊的靈魂中;atho — 或換句話說;mayi — 在「我」中。
譯文
「當你如此掌握了眞理,便會認識,一切生物不過是我的部份,他們全在我之中,而且屬於我。
要旨
接受了自覺的靈魂或認識事物本質的人所傳授的知識,便認識一切。生物是至尊性格神首的所屬個體。Krishna 之外,有獨立的存在,這種感覺,稱爲「摩耶」。有些人以爲,我們與 Krishna 無關 。祂不過是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而絕對是非人格的梵。事實上,就如《博伽梵歌》所說,非人格梵是 Krishna 個人的光燦。Krishna ,身爲至尊性格神首 ,是一切事物之原。《婆羅賀摩讚》淸楚說明了,Krishna 是至尊性格神首,是萬原之原。祂億兆化身是祂不同的擴展。因此,生物也是 Krishna 的擴展。假象宗的哲學家誤以爲, Krishna 在無數的擴展中 ,喪失了自己的獨立存在。這想法,本質上,是物質的。在物質世界,我們經驗到,事物遭割裂分隔時,便喪失本來的身份。假象宗的哲學家不能了解,絕對即一加一等於一,一減一也等於一。這是絕對世界的情形。 我們現在對絕對科學的知識貧乏,爲假象蒙蔽,因此以爲,我們獨立於Krishna。雖然我們是 Krishna 的隔離部份,但跟祂並無分别。生物在軀體方面的辨别是假象。我們全該滿足 Krishna 。就因爲假象的蒙蔽,阿尊拿以爲,他跟族人在軀體上的短暫關係,比他跟 Krishna 的永恆靈性關係更重要。《梵歌》的全部敎訓全指向一個目標:生物是 Krishna 的永恆僕人,跟 Krishna 不可分隔,感覺自己脫離了 Krishna ,不過是假象。生物作爲至尊者隔離了的所屬個體,須完成一個目的。忘記了這個目的 ,他們從太初以來,便流轉不同的軀體:人的、動物的、半神人的。這些軀體上的分别,來自忘記了爲主作超然服務。但當一個人通過 Krishna 知覺,進行超然服務,便立即超越這假象,獲得解脫。要獲得這純粹知識,必須追隨眞正的靈性導師,如此,便不受蒙蔽,以爲生物的地位跟主一樣。完美的知識就是,至尊靈魂 Krishna 乃一切生物至高無上的庇所。擯棄這庇所,必爲物質能量所蒙蔽,幻想自己有獨立性。在不同等級的物質身份中,忘記了 Krishna 。當受蒙蔽的生物處於 Krishna 知覺中,便可說已踏上解脫之途,這正如《博伽瓦譚》所說: 「解脫即處於自己的構成性地位上,作Krishna的永恒僕人 (即Krishna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