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章 78 節
यत्र योगेश्वर: कृष्णो यत्र पार्थो धनुर्धर: ।
तत्र श्रीर्विजयो भूतिर्ध्रुवा नीतिर्मतिर्मम ॥ ७८ ॥
yatra yogeśvaraḥ kṛṣṇo
yatra pārtho dhanur-dharaḥ
tatra śrīr vijayo bhūtir
dhruvā nītir matir mama
字譯
yatra — 那裏;yogeśraraḥ — 神秘家的主人;kṛṣṇaḥ — 主基士拿;yatra — 那裏;pārthaḥ — 彼利妲之子;dhruvā — 肯定地;nītiḥ — 道德;matiḥ mana — 是「我」的意見。
譯文
「一切玄秘主義者之主 Krishna 和至高無上的弓箭手阿尊拿到了哪裡,哪裡必有富裕、勝利、超凡力量、道德。這是我的意見。
要旨
《博伽梵歌》始於狄拓拉施陀的詢問。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在偉大的戰士彼士瑪、杜榮拿、卡爾那的協助下,取得勝利。他希望勝利會落在自己的一方。然而,山傑耶在描述戰場上的一切後吿訴他:「你想著勝利,但我的意見是, Krishna 和阿尊拿在哪一方,幸運就降臨哪一方。」他直截了當地向狄拓拉施陀證實,勝利不歸於他的一方。勝利肯定在阿尊拿的一方,因爲 Krishna 在那裡。Krishna 充當阿尊拿的卸者,其實是另一富裕的展示。Krishna 充滿一切富裕,而棄絕就是其中之一。這種棄絕的例子擧不勝擧,因爲 Krishna 也是棄絕之主。
其實,這次是杜尤丹拿跟尤帝施提臘作戰。阿尊拿是爲了長兄尤帝施提臘而戰的。因爲 Krishna 和阿尊拿在尤帝施提臘的一方,因此,尤帝施提臘肯定勝利。這場戰爭將決定統治大權落於誰手。這裡也預定,尤帝施提臘在這一次戰爭取得勝利後,功業將更豐盛,因為他不但虔誠正直,而且在道德方面,也極其嚴謹。他一生中從來未說過謊。
很多智慧較遜的人把《博伽梵歌》看成爲兩位朋友在戰場上所討論的問題。但眞的如此,它就不可能是經典。有人會抗議說,Krishna 慫慂阿尊拿作戰,其實是不道德的。但事情的實况已很淸楚解釋了:
《博伽梵歌》在道德方面是至高無上的訓令。第九章詩節三十四已經說明了:「心意恆常想着我。頂拜崇拜我,全然專注於我,那麼,你肯定到我這裡來。」一個人須成爲 Krishna 的奉獻者,而一切宗敎的精義是皈依主,一如前述。《博伽梵歌》的訓令成爲宗敎及道德的至高無上途徑。一切其他的途徑或能使人淨化,甚至或會引導人至這條途徑,《梵歌》的最後訓令就是一切道德和宗敎的結論:皈依 Krishna。這也是第十八章的結論。
我們從《博伽梵歌》理解以哲學推敲和以觀想到達覺悟的境界是一回事,但全然皈依 Krishna 才是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博伽梵歌》敎義的精華。根據社會階層和根據不同的宗敎方式而遵守不同的規範原則,只要宗敎的儀式是機密的,這條途徑也是知識的機密途徑,但人仍從事觀想和培養知識。在完全的 Krishna 知覺中以奉獻服務皈依 Krishna,這是最機密的訓令,也是第十八章的精義。
《博伽梵歌》另一結論是,眞理就是至尊性格神首 Krishna 。覺悟絕對眞理:非人格梵、區限化的超靈、至尊性格神首 Krishna。對絕對眞理的完整知識即對 Krishna 的完全知識。如果一個人認識 Krishna,那麼,一切學問都是這理解所屬的部份。Krishna 是超然的,因爲祂永遠在祂永恒的內在能力之內。生物被展示,而且分爲兩類:永遠受條件限制和永遠獲解脫。這樣的生物無窮盡,而且被認爲是 Krishna 的基本部份。物質能力展示爲二十四類。創造是由永恒的時間造成。外在能力創造世界,也毀滅世界。宇宙世界的展示循環往復,一時可見,一時又不可見。
《博伽梵歌》討論了五大論題:至尊性格神首、物質自然、生物、永恒的時間、一切活動。這一切都不能離至尊性格神首 Krishna 而獨立。絕對眞理的一切槪念:非人格梵、區限化超靈、或任何其他的超然概念,都在了解至尊性格神首的範疇之內。雖然,表面看來,至尊性格神首、生物、物質自然、時間好像各不相同,但沒有東西是跟至尊不同的。然而,至尊永遠跟一切不同。主采坦耶的哲學是:「即一即異」。這門哲學系統構成了對絕對眞理的完整知識。
生物的原來地位是純靈,好像是至尊靈魂的原子微粒。受條件限制的生命,卻是主的邊際能力,旣會與物質能力接觸,也會與靈性能力接觸。換句話說,生物處於主兩種能力之間。因爲他們屬於主的高等能力,所以也有獨立性。如果正當使用這種獨立性,他們就會直接接受 Krishna 的命令。這樣一來,他們就在帶來快樂的能力中恢復正常的狀態。
巴帝維丹達闡釋聖典《博伽梵歌》第十八章「結論─棄絕的圓滿境界」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