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章 28 節
अश्रद्धया हुतं दत्तं तपस्तप्तं कृतं च यत् ।
असदित्युच्यते पार्थ न च तत्प्रेत्य नो इह ॥ २८ ॥
aśraddhayā hutaṁ dattaṁ
tapas taptaṁ kṛtaṁ ca yat
asad ity ucyate pārtha
na ca tat pretya no iha
字譯
aśraddhayā — 沒有信心;hutam — 執行;dattam — 給與;tapaḥ — 懺悔;taptam — 執行;kṛtam — 表現;ca — 還有;yat — 那;asat — 下跌;iti — 如此;ucyate — 據說;pārtha — 啊,彼利妲之子;na — 永不;ca — 還有;tat — 那;pretya — 死亡以後;no — 亦不;iha — 在這一生中。
譯文
「然而,祭祀犠牲、苦行、布施進行時如果不是出於對至尊的信仰,就不恆久,無論採用甚麼儀式,帕達之子呀!它們稱爲不恒,在現世和來生都沒有價値。
要旨
任何東西不是爲了超然的目的而做,祭祀犠牲也好,布施也好,贖罪苦行也好,都沒有價値。因此,這節詩宣佈,這些活動叫人厭惡。一切都須在 Krishna 知覺中爲至尊而做。沒有這樣的信仰,沒有正確的指引,絕不會有任何成果。一切《韋達》典籍都倡奉對至尊的信仰。實行任何《韋達》訓示的終極目標是理解 Krishna。不遵行這個原則,誰也不會會成功。最好的方式是開始即在一位眞正的靈性導師指導下,在 Krishna 知覺中活動。這就是萬事如意的途徑。
在受條件限制的情况下,人們受惑,崇拜半神人、鬼魅或夜叉如庫維拉,善良型態比情欲型態和愚昧型態好。然而,一個人直接從事 Krishna 知覺,就是最好的方法。本章盛稱這個方法。人若要通過這個方法修練有成,須首先找到正式的靈性導師,然後在他的指導下,接受訓練。這樣一來,就能建立對至尊的信仰。當信仰日漸成熟時,就稱爲對神的愛。這種愛是生物的終極目標。因此,一個人須直接從事 Krishna 知覺。這就是第十七章的訊息了。
巴帝維丹達闡釋聖典《博伽梵歌》第十七章「信仰的分類」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