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15 章 1 節

श्रीभगवानुवाच
ऊर्ध्वमूलमध:शाखमश्वत्थं प्राहुरव्ययम् ।
छन्दांसि यस्य पर्णानि यस्तं वेद स वेदवित् ॥ १ ॥

śrī-bhagavān uvāca
ūrdhva-mūlam adhaḥ-śākham
aśvatthaṁ prāhur avyayam
chandāṁsi yasya parṇāni
yas taṁ veda sa veda-vit
字譯

śrī bhagavān uvāca — 具有至尊無上性格的神首說;ūrdhva-mūlam — 根向上;adhaḥ — 向下;śākham — 樹枝;aśvattham — 榕樹;prāhuḥ — 說;avyayam — 永恆的;chandāṁsi — 吠陀詩歌;yasya — 那個;parṇāni — 葉子;yaḥ — 任何人;tam — 那;veda — 知道;saḥ — 他;veda-vit — 吠陀經的知悉者。

譯文

「至尊性格神首說:「有一棵榕樹,根向上,枝向下,葉就是頌歌。認識這棵樹就認識《韋達》諸經。

要旨

在討論過奉愛瑜伽的重要性後,一個人或會問:「《韋達》諸經又怎樣呢?」這一章說明了,硏習《韋達》經的目的在了解 Krishna 。因此,在 Krishna 知覺中,從事奉獻服務,就已經了解《韋達》諸經。

這節詩把這個物質世界的纏擾比喩爲一棵榕樹。對於從事業報活動的人,榕樹永無止境。他從這樹枝到另一樹枝去,然後到另一樹枝去,然後再到另一樹枝去。這棵物質世界的樹永無止境;對於依附這棵樹的人,解脫是不可能的。《韋達》頌歌原用以提昇個人,這裡稱之爲樹葉。這棵樹的根向上生長,因為它們從婆羅賀摩的居所(也就是這宇宙最高的星宿)開始。人如果了解這株毀滅不了的虛幻之樹,就可以擺脫它了。

我們須了解解脫的過程。前面各章對擺脫物質纏擾的多種方法,有所說明;而且,到第十三章爲止,我們看到,爲至尊主作奉獻服務是最好的方法。現在,奉獻服務的基本原則是不依附物質活動,依附爲主所作的超然服務。這一章一開始就討論擺脫依附物質世界的方法。這個物質存在的根部向上生長。這即是說,它從整個物質實體開始,從宇宙最高的星宿開始。整個宇宙就是從那裡擴展的,生長爲無數枝枒,代表着不同的星系。果實則代表生物的活動:宗敎、經濟發展、感官滿足、解脫。

在世界上,我們無法現成經驗到根部向上枝枒向下的樹;然而,這樣的樹是存在的,而且就存在於一池水的旁邊。我們可以看到,池邊的樹倒影在水裡,枝枒向下,根部向上。換句話說,這株物質世界的樹只是靈性世界眞實樹的倒影。靈性世界倒影在欲望之上,就好像樹倒影在水上。事物被置於這倒影的物質之光中,是由欲望引起的。人如果想脫離物質存在,則須通過分析硏究,徹底認識這棵樹。如此一來,就可跟這棵樹斷絕關係了。

這棵樹,雖然是眞實的樹的倒影,卻是完全一樣的複製品。一切事物都在靈性世界之中。非人格神主義者把婆羅賀摩看成是這棵物質樹的根部。數論哲學認爲,就從根部生出了自然,至尊享樂者、三自然型態,然後再生出五粗糙元素、十感官、心意等等。這一切都形成了整個物質世界。婆羅賀摩若是一切展示的中心,那麼,這個物質世界是圓心的一百八十度展示,其他一百八十度形成了靈性世界。物質世界只是扭曲了的倒影,因此,靈性世界事物的多樣化,與物質世界無異;兩者不同在前者有實在性。自然是至尊主的外在能力,而享樂者則是至尊主本人。《博伽梵歌》解釋了一切。這展示是物質的,所以短暫。倒影是短暫的,因為它有時可以看見,有時看不見。然而,倒影的始源卻是永恒的。眞樹的物質倒影一定要擺脫。若說一個人認識《韋達》經,就可假定他知道如何擺脫對物質世界的依附。人如果認識這方面,就眞正認識《韋達》經了。一個人耽於《韋達》經的儀式規條,只會爲綠色的樹葉吸引,不會真正認識《韋達》經的意義。正如性格神首本人所揭示,《韋達》經的意義在砍倒這倒影的樹,以到達靈性世界中眞正的樹。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