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14 章 27 節

ब्रह्मणो हि प्रतिष्ठाहममृतस्याव्ययस्य च ।
शाश्वतस्य च धर्मस्य सुखस्यैकान्तिकस्य च ॥ २७ ॥

brahmaṇo hi pratiṣṭhāham
amṛtasyāvyayasya ca
śāśvatasya ca dharmasya
sukhasyaikāntikasya ca
字譯

brahmaṇaḥ — 非人性婆羅約地的;hi — 肯定的;pratiṣṭhā — 其餘的;aham — 「我」是;amṛtasya — 不能毀滅的;avyayasya — 不死的;ca — 還有;śāśvatasya — 永恆的;ca — 和;dharmasya — 法定性地位上的;sukhasya — 快樂;aikāntikasya — 終極地;ca — 還有。

譯文

「我就是非人格梵的基礎。梵的構成地位是終極快樂,梵是永恒的、不朽的、長存的。

要旨

梵的構成地位是永恒、不朽、長存、快樂。梵是超然覺悟的開始。超靈則是中點,是超然覺悟的第二階段。至尊性格神首是覺悟絕對眞理的最後階段。因此,超靈和非人格梵都在至尊者之內。第七章解釋了,物質自然是至尊主低等能力的展示。主使低等物質自然孕育零碎的高等本性;這就是物質自然的靈性特徵。生物受這個物質自然的條件限制,一旦開始培養靈性知識,就把自己從物質存在的境界提昇起來,逐漸昇轉至尊者梵的槪念。到達生命梵的槪念是自覺的第一階段。在這階段,覺悟梵的人超然於物質境界;然而,實際上,他並非在完美的梵覺境界。如果他想的話,可繼續停留在梵的境界中,而且逐漸昇轉至覺悟超靈的境界,然後到覺悟至尊性格神首的境界。《韋達》典籍有很多這類例子。庫瑪腊四兄弟最初處於眞理的非人格梵槪念中, 但他們逐漸地昇轉奉獻服務的層面。一個人不能夠把自己提昇至非人格梵的槪念之上,有墮落的危險。據聖典《博伽瓦譚》說,一個人可昇轉至非人格梵的階段,如果不再進一步,對至尊者一無所知,他的智慧不完全淸明。因此,一個人如果不爲主作奉獻服務,即使昇轉至梵的層面,也有機會再掉下來。《韋達》經典說:「一個人了解神的性格,了解快樂之泉源的時實際上就會有超然的喜樂。」至尊主充滿六種富裕。當奉獻者接觸祂的時候,兩者就會交換這六種富裕。 國王的僕人享樂的程度差不多與國王一般無異。因此,永恒的快樂、不朽的快樂、永恒的生命伴隨奉獻服務。所以,梵覺,也就是對永恒不朽的覺悟,包括在奉獻服務之內。這覺悟也已爲從事奉獻服務的人所擁有。

雖然生物的本性爲梵,但有欲望支配物質世界;就由於此,生物墮落。生物的構成地位在物質自然三型態之上。然而,由於跟物質自然在一起,他們爲物質自然不同型態:善良、情欲、愚昧所縛纏。由於與這三型態在一起,他們要控制物質世界的欲望就在那兒。通過在完全的 Krishna 知覺中從事奉服務,他們立即處於超然境界中。他們要控制物質自然的不合法欲望也被淸除掉。因此,奉獻服務的過程始於聆聽、唱頌、記念 ─ 引向覺悟的奉獻服務所規定的九種方法;這些方法該與奉獻者一起練習。通過這種接觸,通過靈性導師的影響,一個人想控制的物質欲望逐漸地被消除。然後,他就堅定地爲主作超然奉愛服務。本章第二十二節至本節就是提出這方法,供人遵行。爲主作奉獻服務十分簡單:一個人該常常爲主作服務,該吃供奉過給神像的祭餘,該嗅供奉過給主蓮花足的花朶,該探訪主過超然逍遙時光的地方,該閱讀有關主不同活動的記載,即主跟祂的奉獻者所作的愛的互應,該時常唱頌超然的頌歌:Hare Krishna Hare Krishna Krishna Krishna Hare Hare Hare Rama Hare Rama Rama Rama Hare Hare,該在記念主和奉獻者出現和隱沒的日子遵行斷食。遵循這方法就可完全不依附一切物質活動。一個人這樣就能處於梵光中,而且在品質上,跟至尊性格神首一般無異。

巴帝維丹達闡釋聖典《博伽梵歌》第十四章「物質自然的三形態」之終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