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章 35 節
क्षेत्रक्षेत्रज्ञयोरेवमन्तरं ज्ञानचक्षुषा ।
भूतप्रकृतिमोक्षं च ये विदुर्यान्ति ते परम् ॥ ३५ ॥
kṣetra-kṣetrajñayor evam
antaraṁ jñāna-cakṣuṣā
bhūta-prakṛti-mokṣaṁ ca
ye vidur yānti te param
字譯
kṣetra — 身體;kṣetrajñayoḥ — 身體的擁有者;evam — 那;antaram — 分別;jñāna-cakṣuṣā — 因為知識的視力;bhūta — 生物體;prakṛti — 物質自然;mokṣam — 解脫;ca — 還有;ye — 誰;viduḥ — 知道;yānti — 接近;te — 他們;param — 至尊者。
譯文
「一個人有見識,看到軀體和軀體主人的分別,能了解脫出這個束縛的過程,也達到至高無上的目標。」
要旨
第十三章的要義是,一個人須知道軀體、軀體主人和超靈三者的分別。充滿信仰的人須首先跟良朋一塊,聆聽關於神的一切,逐漸接受啓廸。人若接受了一位靈性導師,就能曉得分辨物質和靈性。這種了解又成爲進一步靈性自覺的踏脚石。靈性導師敎導他的學生擺脫物質化的生命槪念,有多種不同的訓示。例如:在《博伽梵歌》中,我們找到 Krishna 指導阿尊拿擺脫物質化的考慮。
一個人能了解,這個軀體是物質,而且可被分析爲二十四種元素。身體是明顯展示。精微展示是心意和心理結果。生命的徵兆就是這些性質的相互作用。然而,除了這明顯展示,還有靈魂;靈魂之外,又有超靈。靈魂和超靈是二非一。這物質世界由靈魂和二十四種元素一起結合而成。一個人能見到整個物質展示的結構不過是靈魂和物質元素的結合,又能見到至尊靈魂的情況,就夠資格昇轉靈性世界。這一切是用以深思和覺悟的。一個人須在靈性導師的幫助下,全然理解這一章的意義。
巴帝維丹達闡釋聖典《博伽梵歌》第十三章「自然、享樂者、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