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章 1 節
अर्जुन उवाच
प्रकृतिं पुरुषं चैव क्षेत्रं क्षेत्रज्ञमेव च ।
एतद्वेदितुमिच्छामि ज्ञानं ज्ञेयं च केशव ॥ १ ॥
श्रीभगवानुवाच
इदं शरीरं कौन्तेय क्षेत्रमित्यभिधीयते ।
एतद्यो वेत्ति तं प्राहु: क्षेत्रज्ञ इति तद्विद: ॥ २ ॥
arjuna uvāca
prakṛtiṁ puruṣaṁ caiva
kṣetraṁ kṣetra-jñam eva ca
etad veditum icchāmi
jñānaṁ jñeyaṁ ca keśava
śrī-bhagavān uvāca
idaṁ śarīraṁ kaunteya
kṣetram ity abhidhīyate
etad yo vetti taṁ prāhuḥ
kṣetra-jña iti tad-vidaḥ
字譯
arjunaḥ uvāca — 阿尊拿說;prakṛtim — 自然;puruṣam — 享受者;ca — 還有;eva — 肯定地;kṣetram — 身體;kṣetrajñam — 身體的知悉者;eva — 肯定地;ca — 還有;etat — 所有這;veditum — 去了解;icchāmi — 我希望;jñānam — 知識;jñeyam — 知識的對象;ca — 還有;keśava — 啊,基士拿;śrī bhagavān uvāca — 具有性格的神首說;idam — 這;śarīram — 身體;kaunteya — 啊,琨提之子;kṣetram — 場所;iti — 如此;abhidhīyate — 被稱為;etat — 這;yaḥ — 任何人;vetti — 知道;tam — 他;prāhuḥ — 被稱為;kṣetrajñaḥ — 身體的知悉者;iti — 如此;tat-vidaḥ — 誰知道。
譯文
阿尊拿說:「我親愛的 Krishna 呀!我想了解自然、享樂者、 場地、場地的悉覺者、知識的終極。」至尊性格神首跟着回答 :「琨蒂之子呀!這個軀體稱爲場地,悉覺軀體的人稱爲場地的悉覺者。
要旨
對自然、享樂者、場地、場地的悉覺者、知識和知識的對象、阿尊拿要尋根究底。他詢問這一切的時候, Krishna 說,這個軀體稱爲場地,悉覺這個軀體者稱爲場地的悉覺者。對受條件限制了的靈魂,這個軀體就是活動的場地。受條件限制了的靈魂墮入物質存在的牢籠中,試圖支配自然。因此,按照他控制物質自然的能力,他得到了活動的場地。這個活動場地就是軀體。而軀體又是甚麼?軀體由感官組成,受條件限制了的靈魂想享受感官快樂。按照享受感官快樂的能力,他獲賜了軀體,也就是活動的場地。因此,軀體對於受條件限制的靈魂來說,可稱爲活動的場地。那麼,把自己跟軀體認同的人稱爲場地的悉覺者。了解場地和場地悉覺者的分別,也就是,了解軀體和軀體悉覺者的分別,並不十分困難。任何人都可以這樣細想,從童年到老年,他的軀體已有無數變化,但他仍是同一個人,仍存在着。因此,活動場地悉覺者和實際活動場地有分別。活着的受條件限制了的靈魂由此可了解,他們跟軀體有分別。在開始時,本書已描述了,生物在軀體之內,而軀體從兒童而少年,從少年而靑年,從靑年而老年,不停在變。擁有軀體的人認識軀體在變。很明顯,擁有者就是場地的悉覺者。有時,我們了解:我快樂,我瘋狂,我是女人,我是狗,我是貓:這就是悉覺者了。悉覺者跟場地不同。我們使用很多東西,例如衣服,我們知道,我們跟使用的東西不同。同樣,只要仔細想一想,我們也就了解,我們跟軀體不同。
《博伽梵歌》首六章已描述了軀體的悉覺者、生物、生物賴以了解至尊主的地位。《梵歌》中六章則描述了至尊性格神首和個體靈魂以奉獻服務跟超靈建立的關係。本章也明確地爲了至尊性格神首的高上地位和個體靈魂的從屬地位下了定義。在一切情况中,生物都是從屬的;但由於他們遺忘一切,所以受苦。受了虔誠活動的啓廸,他們以不同的身份接近至尊主 ─ 他們可能在失望中,可能需要金錢,可能要尋根究底,也可能追求知識。這也描述了。現在,由第十三章開始,則說明生物如何跟物質自然接觸,以及至尊主如何以業報活動、培養知識和作奉獻服務等不同的方法,拯救生物。生物跟物質軀體完全不同,不知怎的,卻跟物質軀體發生關係。這也會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