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章 1 節
अर्जुन उवाच
एवं सततयुक्ता ये भक्तास्त्वां पर्युपासते ।
ये चाप्यक्षरमव्यक्तं तेषां के योगवित्तमा: ॥ १ ॥
arjuna uvāca
evaṁ satata-yuktā ye
bhaktās tvāṁ paryupāsate
ye cāpy akṣaram avyaktaṁ
teṣāṁ ke yoga-vittamāḥ
字譯
arjunaḥ uvāca — 阿尊拿說;evam — 這樣;satata — 經常地;yuktāḥ — 從事於;ye — 那些;bhaktāḥ — 奉獻者;tvām — 向祢;paryupāsate — 正當地崇拜;ye — 那些;ca — 還有;api — 再次;akṣaram — 超越於感官以外;avyaktam — 不展示的;teṣām — 他們的;ke — 誰;yoga-vittamāḥ — 最完整的。
譯文
阿尊拿問:「哪一種人更完善:正當地爲祢作奉獻服務的,抑或崇拜未展示的非人格梵的。」
要旨
至此爲止,Krishna已解釋了人格形體、非人格形體和宇宙形體,也描述了各種各類的奉獻者和瑜伽師。一般來說,超然主義者可分為兩類。一是非人格神主義者,另一則是人格神主義者。信奉人格神主義的奉獻者把一切精力用在爲至尊主服務上面。信奉非人格神主義的則並不直接爲Krishna服務,只冥思未展示的非人格梵。
在這一章,我們會發現,在體證絕對眞理的不同過程中,奉愛瑜伽,也就是奉獻服務,是最崇高的。一個人要眞的想跟至尊性格神在一起,就得進行奉獻服務。
直接以奉獻服務崇拜至尊主的人稱爲人格神主義者。冥思非人格梵的人稱爲非人格神主義者。在這裡,阿尊拿追問,哪一境界更好。體驗對眞理之途有種種分别。但在這一章,Krishna指出,奉愛瑜伽,也就是奉獻服務,是最崇高的。它最直接,要跟神首在一起,它也是最簡明的方法。
在第二章,主解釋,生物並非物質軀體,而是靈性的閃光,也是絕對眞理的部份。在第七章,Krishna 說生物是至高無上整體的所屬部份;祂還勸吿生物把全副精神轉向全體。第八章說,誰臨死時想着 Krishna ,立即可昇轉靈性天穹的居所。在第六章的結尾,主說,在所有瑜伽師之中,想着內裡的 Krishna 的要算最完美。因此,在整部《梵歌》中,向 Krishna 作個人奉獻被認爲是靈性覺悟的最高形式。但仍有人爲 Krishna 非人格的梵光吸引。梵光是絕對眞理遍存萬有的外貌,仍未展示,感官無法接觸。阿尊拿想知道哪一種超然主義者在知識方面更完美。換句話說。他在澄淸自己的地位,因爲他依附於 Krishna 的個人形體。他並不依附於非人格梵。他想知道他的地位是否牢固。非人格的展示,無論在至尊主的物質世界或靈性世界,對於冥思來說,都是一個問題。實際上,人不能夠完全構想絕對眞理的非人格特性。因此,阿尊拿想說:「這樣浪費時間有何價値?」在第十一章,阿尊拿已有經驗,依附 Krishna 的人格形體是最好的,因爲他能藉此同時認識所有其他形體,他在對 Krishna 的愛方面,再無困惑。阿尊拿問這個重要問題,將澄淸一分别:絕對眞理的非人格槪念和人格槪念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