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章 28 節

श‍ुभाश‍ुभफलैरेवं मोक्ष्यसे कर्मबन्धनै: ।
सन्न्यासयोगयुक्तात्मा विमुक्तो मामुपैष्यसि ॥ २८ ॥

śubhāśubha-phalair evaṁ
mokṣyase karma-bandhanaiḥ
sannyāsa-yoga-yuktātmā
vimukto mām upaiṣyasi
字譯

śubha — 好;aśubha — 壞;phalaiḥ — 結果;evam — 這樣地;mokṣyase — 免於;karma — 因果;bandhanaiḥ — 束縛;sannyāsa — 遁棄的;yoga — 瑜伽;yukta-ātmā — 將心意固定於;vimuktaḥ — 解脫了;mām — 向「我」;upaiṣyasi — 你會達到。

譯文

「如此,你便能遠離一切善惡活動的業報。以這個棄絕的原則,你可獲解脫,並且到我這裏來。

要旨

一個人在高能者的指引下,在 Krishna 知覺中活動,稱爲「堅定」。專門的名稱是「堅定的棄絕」。下面是茹巴‧哥史華米對此的進一步解釋。

茹巴‧哥史華米說,只要我們在物質世界,便要活動。我們無法停止活動。因此,要是從事活動而後果則奉獻給 Krishna ,就稱爲「堅定的棄絕」。這樣的活動實際處於棄絕層面之上,可拭淨心鏡。活動者逐漸在靈性自覺方面進步,便會變得完全皈依至尊性格神首,最後,獲得解脫。這解脫也是一定的。解脫後,他不會跟梵光合爲一體 ,而是進入至尊主的星宿。這裏淸楚說了 :「他到我這裏來。」他重返家園。回歸神首。解脫有五階段。這裏特别說明了,奉獻者一生常依照至尊主的指引活動,一如上述,發展到某階段,便可在離開現時的軀體後,回歸神首,跟至尊主一起,直接爲祂服務。

誰奉獻自己的生命,爲主服務,並無他求,實際上,便是托缽僧。這樣的人常以自己爲永恒的僕人,接受主至高無上的意旨。如此,無論他們做甚麼,都是爲主的利益而做的。無論他們作甚麼活動,都是爲主服務。他們並不特别在意《韋達》經所提及的業報活動或賦定責任 。一人必須履行《韋達》經所提及的賦定責任。雖然純粹奉獻者全心全意爲主服務,有時違背了《韋達》經所賦定的責任,但實際上並如此。

外士拿瓦的權威說,即使最有智慧的人也無法了解純粹奉獻者的計劃和活動。因此,一個人常為主服務,或常思索和計劃如何為主服務,不管現在和未來,都可算是獲得完全的解脫。他已獲得保證,重返家園,回歸神首。他超越了一切物質的批評,正如 Krishna 超越一切批評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