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sanskrit_intro [2024/11/10 03:43] – host | sanskrit_intro [2024/11/10 04:09]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3: | 行 3: | ||
梵語是印歐語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雅利安語支的一種語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印度教 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被當作一種宗教儀規而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它被認為是梵天的語 言。廣義而言,梵語包括 3種:吠陀梵語,史詩梵語和古典梵語,而狹義的梵語只指古典梵語。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語言中,梵語文獻的數量僅次於漢語,遠遠超過希臘語和拉丁語,內容異常 豐富。廣義的梵語文獻包括:印度古代婆羅門教的聖典—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達婆吠陀》, | 梵語是印歐語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雅利安語支的一種語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印度教 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被當作一種宗教儀規而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它被認為是梵天的語 言。廣義而言,梵語包括 3種:吠陀梵語,史詩梵語和古典梵語,而狹義的梵語只指古典梵語。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語言中,梵語文獻的數量僅次於漢語,遠遠超過希臘語和拉丁語,內容異常 豐富。廣義的梵語文獻包括:印度古代婆羅門教的聖典—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達婆吠陀》, | ||
- | \\ | + | \\ \\ |
- | 梵語語法與其他古代印歐語言(如拉丁語與希臘語)語法相似,屈折變化繁複。名詞有三種性(陽性、陰性與中性),三種數(單數、雙數與複數)及八個格(主 格、賓格、工具格、與格、奪格、屬格、位格與呼格)。動詞變位包括單數、雙數、複數;人稱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稱;時間分現在時、未完成時、完成時、不定 過去時、將來時、假定時;語態有主動、中間、被動;語氣分陳述式、虛擬式、命令式、祈使式(不定過去時的虛擬語氣);此外,語尾還分為他位和自位兩種。另 外,梵文還有一個和其他印歐語言不同的特點,即連音變化規律(sandhi),也就是說,在句子中,某詞尾字母與某詞首字母在一起的時候,就要發生相應的 變化;在一個詞中,某字母和某字母如果符合一定的位置關係,也要進行相應的變音等。而梵語中複合詞匯多而且較長,書寫時又要基本上連在一起,連寫時字母要 變成連寫形式,加上中間的變音,其閱讀之難度可想而知。 | + | 梵語語法與其他古代印歐語言(如拉丁語與希臘語)語法相似,變化繁複。名詞有三種性(陽性、陰性與中性),三種數(單數、雙數與複數)及八個格(主 格、賓格、工具格、與格、奪格、屬格、位格與呼格)。動詞變位包括單數、雙數、複數;人稱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稱;時間分現在時、未完成時、完成時、不定 過去時、將來時、假定時;語態有主動、中間、被動;語氣分陳述式、虛擬式、命令式、祈使式(不定過去時的虛擬語氣);此外,語尾還分為他位和自位兩種。另 外,梵文還有一個和其他印歐語言不同的特點,即連音變化規律(sandhi),也就是說,在句子中,某詞尾字母與某詞首字母在一起的時候,就要發生相應的 變化;在一個詞中,某字母和某字母如果符合一定的位置關係,也要進行相應的變音等。而梵語中複合詞匯多而且較長,書寫時又要基本上連在一起,連寫時字母要 變成連寫形式,加上中間的變音,其閱讀之難度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