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_c8 [2024/10/29 22:44] – 建立 host | bg_c8 [2024/11/10 03:04]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章目< | ||
+ | |||
===== 第八章 到達至尊 ===== | ===== 第八章 到達至尊 ===== | ||
行 4: | 行 6: | ||
通過一生在奉獻中憶念主 Krishna ,尤其在死亡之際,人可以到達祂至高無上、超越物質世界的居所。 | 通過一生在奉獻中憶念主 Krishna ,尤其在死亡之際,人可以到達祂至高無上、超越物質世界的居所。 | ||
- | 1-2 阿爾諸納向至尊主詢問:梵、自我、果報活動、物質展示、半神人一 他們是甚麼?誰是祭祀的主人,祂又如何居於軀體內?那些從事奉獻服務的人如何在死亡的時候認識 Krishna ? | + | == 1-2 == |
+ | 阿爾諸納向至尊主詢問:梵、自我、果報活動、物質展示、半神人一 他們是甚麼?誰是祭祀的主人,祂又如何居於軀體內?那些從事奉獻服務的人如何在死亡的時候認識 Krishna ? | ||
- | 3-4 聖主 Krishna 解釋說:原屬於神不可分離部份、不可摧毀的生物被稱為梵。他的構成本性被稱為自我。出於物質意識,生物體接受各式各樣的軀體,這稱為 ' | + | == 3-4 == |
+ | 聖主 Krishna 解釋說:原屬於神不可分離部份、不可摧毀的生物被稱為梵。他的構成本性被稱為自我。出於物質意識,生物體接受各式各樣的軀體,這稱為 ' | ||
不斷變化的物質本性被稱為 adhibhuta。主宇宙形象的概念,包括所有半神人及他們不同的星球,被稱為adhidaiva。在眾生心中,以超靈為代表的聖主 Krishna ,是 adhiyajna。 | 不斷變化的物質本性被稱為 adhibhuta。主宇宙形象的概念,包括所有半神人及他們不同的星球,被稱為adhidaiva。在眾生心中,以超靈為代表的聖主 Krishna ,是 adhiyajna。 | ||
- | 5 任何人在離開他的身體時記住聖主 Krishna ,無疑立刻轉為至尊主的超然本性。這是 Krishna 知覺的重要性。 | + | == 5 == |
+ | 任何人在離開他的身體時記住聖主 Krishna ,無疑立刻轉為至尊主的超然本性。這是 Krishna 知覺的重要性。 | ||
- | 6 他臨終離開軀體時,記起甚麼情景,他將必會達到那景況。 | + | == 6 == |
+ | 他臨終離開軀體時,記起甚麼情景,他將必會達到那景況。 | ||
- | 7-9 因此,阿爾尊納應該時常想念 Krishna ,並同時履行他作戰的既定職責。以活動獻給 Krishna 及將智力和心意堅定在祂身上,毫無疑問他將到達 Krishna 那裡去。人冥想 Krishna 為至尊人格首神,他的心意不斷從事祂的記憶,不偏離此路徑,肯定達到至尊主 Krishna 那裡。 人應該如此冥想 Krishna 為: 一位知道一切的人,最老的、控制者、比最小的還要小、維繫一切的人,超越所有物質概念、不可思議、像太陽一樣光芒耀目,超越這物質自然,總是至尊無上的人物。 | + | == 7-9 == |
+ | 因此,阿爾尊納應該時常想念 Krishna ,並同時履行他作戰的既定職責。以活動獻給 Krishna 及將智力和心意堅定在祂身上,毫無疑問他將到達 Krishna 那裡去。人冥想 Krishna 為至尊人格首神,他的心意不斷從事祂的記憶,不偏離此路徑,肯定達到至尊主 Krishna 那裡。 人應該如此冥想 Krishna 為: 一位知道一切的人,最老的、控制者、比最小的還要小、維繫一切的人,超越所有物質概念、不可思議、像太陽一樣光芒耀目,超越這物質自然,總是至尊無上的人物。 | ||
- | 10-13 瑜伽師通過瑜伽力量,以不偏離的心,在死亡之際將他的生命氣,專注於兩眉的中間,在完全奉獻下讓自己從事在至尊主 Krishna 的記憶上,他肯定到達主那裡去。那些對韋達經有學識的人,那些唸誦 om 音的人,及那些在棄絕階層中的偉大聖者,都進入梵裡。渴望這樣的完美,人於是遵從獨身的生活。遠離一切感官活動,關閉一切感官之門,並將心意堅定在心臟、及生命氣在頭的頂端,將自己確立在超然狀態中、發出聖音─“om”的振動。人若能想著至尊人格首神並離開他身體,他就一定會到達靈性星球。 | + | == 10-13 == |
+ | 瑜伽師通過瑜伽力量,以不偏離的心,在死亡之際將他的生命氣,專注於兩眉的中間,在完全奉獻下讓自己從事在至尊主 Krishna 的記憶上,他肯定到達主那裡去。那些對韋達經有學識的人,那些唸誦 om 音的人,及那些在棄絕階層中的偉大聖者,都進入梵裡。渴望這樣的完美,人於是遵從獨身的生活。遠離一切感官活動,關閉一切感官之門,並將心意堅定在心臟、及生命氣在頭的頂端,將自己確立在超然狀態中、發出聖音─“om”的振動。人若能想著至尊人格首神並離開他身體,他就一定會到達靈性星球。 | ||
- | 14-16 因為不斷從事奉獻服務,一位毫不偏離地記憶 Krishna 的奉獻者,很容易的到達祂。到達祂以後,總是處於奉愛心的偉大靈魂,永不再重返這短暫充滿苦難的世界,因為他們到達最高圓滿, Krishna 的居所。 在物質世界裡,從最高到最低的星球,一切都是生死重複發生的地方。一位到達 Krishna 居所的人永不再次投生。 | + | == 14-16 == |
+ | 因為不斷從事奉獻服務,一位毫不偏離地記憶 Krishna 的奉獻者,很容易的到達祂。到達祂以後,總是處於奉愛心的偉大靈魂,永不再重返這短暫充滿苦難的世界,因為他們到達最高圓滿, Krishna 的居所。 在物質世界裡,從最高到最低的星球,一切都是生死重複發生的地方。一位到達 Krishna 居所的人永不再次投生。 | ||
- | 17-19 物質自然的短暫期: | + | == 17-19 == |
+ | 物質自然的短暫期: | ||
- | 20-22 主的居所跟物質自然不同。它是永恆並超然於這物質自然的展示與不展示。它是至高無上,即使這世界內一切的眾生都被消滅,那處永不被消滅。那被韋達學者形容為不展示和不犯錯的至高無上的目的地,是 Krishna 至尊的居所。至尊主,祂是最偉大的一位,是可以通過純粹的奉獻達到。雖然祂身處自己永恆的居所,卻遍全一切,萬物都只處於祂之內。 | + | == 20-22 == |
+ | 主的居所跟物質自然不同。它是永恆並超然於這物質自然的展示與不展示。它是至高無上,即使這世界內一切的眾生都被消滅,那處永不被消滅。那被韋達學者形容為不展示和不犯錯的至高無上的目的地,是 Krishna 至尊的居所。至尊主,祂是最偉大的一位,是可以通過純粹的奉獻達到。雖然祂身處自己永恆的居所,卻遍全一切,萬物都只處於祂之內。 | ||
- | 23-26 那些認識至尊梵的人,在火神影響的日子裡、在光中、在一天裡的吉祥時候、在月盈的十四天裡,或在太陽於北部運行的六個月內離開這世界,到達至尊那裡。 | + | == 23-26 == |
+ | 那些認識至尊梵的人,在火神影響的日子裡、在光中、在一天裡的吉祥時候、在月盈的十四天裡,或在太陽於北部運行的六個月內離開這世界,到達至尊那裡。 | ||
那些在煙中、在晚上、在朔月的兩週裡,或太陽運行南部的六個月內離開這世界的人達到月球,但要再次重返。根據韋達經典,離開這世界有兩條路 — 一從光明中、一從黑暗中。當人從光明中離開,他不回來;在黑暗中離開,會重回。 最高的完美 — Krishna 知覺: | 那些在煙中、在晚上、在朔月的兩週裡,或太陽運行南部的六個月內離開這世界的人達到月球,但要再次重返。根據韋達經典,離開這世界有兩條路 — 一從光明中、一從黑暗中。當人從光明中離開,他不回來;在黑暗中離開,會重回。 最高的完美 — Krishna 知覺: | ||
- | 27-28 認識這些事實,奉獻者永不會受到迷惑。 Krishna 忠告阿爾諸納,經常堅定於奉獻。一位自動接受奉獻服務之途的人,得到有如從學習韋達經、履行苦行和祭祀、慈善佈施、進行哲學及功利活動所得到的成果。簡單地通過履行奉獻服務,奉獻者達到最高的永恆居所。 | + | == 27-28 == |
+ | 認識這些事實,奉獻者永不會受到迷惑。 Krishna 忠告阿爾諸納,經常堅定於奉獻。一位自動接受奉獻服務之途的人,得到有如從學習韋達經、履行苦行和祭祀、慈善佈施、進行哲學及功利活動所得到的成果。簡單地通過履行奉獻服務,奉獻者達到最高的永恆居所。 | ||
+ | |||
+ | <wrap hi> | ||
- | 備註: | + | <WRAP center box 100%> |
- | 主解釋大梵、 業力 (果報活動)、 奉獻服務,瑜伽的原則,及在純粹形象中的奉獻服務。 | ||
- | | + | <fs medium> |
- | 人可繼續他的規定職責,與此同時通過唸誦Hare Krishna Hare Krishna Krishna Krishna Hare Hare Hare, Hare Rama Hare Rama Rama Rama Hare Hare來記憶 | + | 大梵以外是至尊梵 Param Brahman 。大梵是眾生,而至尊梵指的是至尊聖主 |
- | | + | 人可繼續他的規定職責,與此同時通過唸誦Hare Krishna Hare Krishna Krishna Krishna Hare Hare Hare, Hare Rama Hare Rama Rama Rama Hare Hare來記憶 Krishna |
- | 純粹的奉獻者將一切留在 Krishna 手中,並輕鬆和愉快地返回 Krishna | + | 人不能冥想非人格或虛無的東西。這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冥想過程是很容易的。\\ |
- | Krishna 意識美麗之處是,當人從事奉獻服務時,一下子地,人便能超越不同生命階層的所有禮儀。 | ||
- | 如第四章所述,一位對博伽梵歌蹦有些微信念的人應該從一位奉獻者中學習這本書。當人得到一位奉獻者的聯誼時,他真正開始研究及理博伽梵歌。通過在奉獻者聯誼中的進步,他被置於奉獻服務裡,而此服務驅除人一切人有關 Krishna 、 | + | 純粹的奉獻者將一切留在 Krishna 手中,並輕鬆和愉快地返回 Krishna |
- | 祂的活動、形象、消遙、名字以及其他特徵的疑慮。當疑慮被完全消除後,人便在自己的責任上便得堅定。然後,人便津津樂道於博伽梵歌的研究,並達到感到 Krishna 意識的狀態。在進步的階段,人完全愛上 Krishna 。這生命的最高完美階段能使奉獻者轉送到靈性天空,Goloka Vrndavana Krishna 的居所,在那裡奉獻者變得的永恆快樂。 | ||
+ | Krishna 意識美麗之處是,當人從事奉獻服務時,一下子地,人便能超越不同生命階層的所有禮儀。 | ||
+ | \\ | ||
+ | 如第四章所述,一位對博伽梵歌蹦有些微信念的人應該從一位奉獻者中學習這本書。當人得到一位奉獻者的聯誼時,他真正開始研究及理博伽梵歌。通過在奉獻者聯誼中的進步,他被置於奉獻服務裡,而此服務驅除人一切人有關 Krishna 、祂的活動、形象、消遙、名字以及其他特徵的疑慮。當疑慮被完全消除後,人便在自己的責任上便得堅定。然後,人便津津樂道於博伽梵歌的研究,並達到感到 Krishna 意識的狀態。在進步的階段,人完全愛上 Krishna 。這生命的最高完美階段能使奉獻者轉送到靈性天空,Goloka Vrndavana Krishna 的居所,在那裡奉獻者變得的永恆快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