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_c4 [2024/10/24 22:05] – 建立 host | bg_c4 [2024/11/10 03:03]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章目< | ||
+ | |||
===== 第四章 超然知識 ===== | ===== 第四章 超然知識 ===== | ||
超然知識─有關靈魂、神與兩者之間關係的靈性知識,既淨化,又解脫。這樣的知識是無私奉獻活動的結果(業報瑜伽)。主解釋了梵歌的遠古歷史,祂週期性降臨物質世界的意義及重要性,與及接近一位靈性導師 ─ 一位覺悟導師的必要性。 | 超然知識─有關靈魂、神與兩者之間關係的靈性知識,既淨化,又解脫。這樣的知識是無私奉獻活動的結果(業報瑜伽)。主解釋了梵歌的遠古歷史,祂週期性降臨物質世界的意義及重要性,與及接近一位靈性導師 ─ 一位覺悟導師的必要性。 | ||
- | 1-3 主訓示太陽神維瓦士凡。太陽神訓示曼努,曼努訓示伊士瓦庫。如此《博伽梵歌》便被聖潔帝王的師徒傳系所接受。這傳系在時間洪流裡被中斷,這門科學看來像失傳了。主向阿爾諸納重新講述同樣的訓示,因為阿爾諸納是祂的奉獻者和朋友,因此可以理解這門科學。 | + | == 1-3 == |
+ | 主訓示太陽神維瓦士凡。太陽神訓示曼努,曼努訓示伊士瓦庫。如此《博伽梵歌》便被聖潔帝王的師徒傳系所接受。這傳系在時間洪流裡被中斷,這門科學看來像失傳了。主向阿爾諸納重新講述同樣的訓示,因為阿爾諸納是祂的奉獻者和朋友,因此可以理解這門科學。 | ||
- | 4 阿爾諸納詢問:太陽神比 Krishna 早出生。Krishna又怎可能訓示他? | + | == 4 == |
+ | 阿爾諸納詢問:太陽神比 Krishna 早出生。Krishna又怎可能訓示他? | ||
- | 5-8 Krishna 解釋,祂與阿爾諸納已經歷很多很多出生。祂說祂記起所有這些,但阿爾諸納卻遺忘。雖然 Krishna 是眾生的主,並有一副不受制於生死的超然軀體,祂仍然在每一個年代,以祂原來的形像顯現。無論何時何地,當宗教衰落、非宗教盛行,祂便為保護祂的奉獻者和消滅惡魔而降臨,並如此重建宗教的原則。 | + | == 5-8 == |
+ | Krishna 解釋,祂與阿爾諸納已經歷很多很多出生。祂說祂記起所有這些,但阿爾諸納卻遺忘。雖然 Krishna 是眾生的主,並有一副不受制於生死的超然軀體,祂仍然在每一個年代,以祂原來的形像顯現。無論何時何地,當宗教衰落、非宗教盛行,祂便為保護祂的奉獻者和消滅惡魔而降臨,並如此重建宗教的原則。 | ||
- | 9-10 Krishna 知覺 ─ 解脫的過程:一位明白 Krishna 的顯現及活動真相的人,在離開他的軀體後得到解脫,並返回Krishna那裡去。過去許多奉獻者,通過完全專注於 Krishna 及向祂托庇,從依附、恐懼、憤怒中解脫出來,得到對 Krishna 純粹的愛。 | + | == 9-10 == |
+ | Krishna 知覺 ─ 解脫的過程:一位明白 Krishna 的顯現及活動真相的人,在離開他的軀體後得到解脫,並返回Krishna那裡去。過去許多奉獻者,通過完全專注於 Krishna 及向祂托庇,從依附、恐懼、憤怒中解脫出來,得到對 Krishna 純粹的愛。 | ||
- | 11 Krishna 是每個人的覺悟對象。一旦他們向祂皈依,祂便相應的回償;每個人都依賴祂的恩賜來取得成功。 | + | == 11 == |
+ | Krishna 是每個人的覺悟對象。一旦他們向祂皈依,祂便相應的回償;每個人都依賴祂的恩賜來取得成功。 | ||
- | 12 那些希望在果報活動中取得成功的人崇拜半神人。通過果報工作,他悶很快便在這世上得到成果。 | + | == 12 == |
+ | 那些希望在果報活動中取得成功的人崇拜半神人。通過果報工作,他悶很快便在這世上得到成果。 | ||
- | 13-15 Krishna 總是超然於物質活動及它的反應。一位跟隨祂指示行動的人獲得解脫。 | + | == 13-15 == |
+ | Krishna 總是超然於物質活動及它的反應。一位跟隨祂指示行動的人獲得解脫。 | ||
根據物質自然型態及跟它有聯繫的工作,建立了人類社會的四個部份,Krishna 是它的創建者。但祂卻是超然於這系統,因為祂是永恆和在物質活動之上的。 | 根據物質自然型態及跟它有聯繫的工作,建立了人類社會的四個部份,Krishna 是它的創建者。但祂卻是超然於這系統,因為祂是永恆和在物質活動之上的。 | ||
行 22: | 行 31: | ||
所有解脫的靈魂,已經通過奉獻服務得到 Krishna 的聯誼。阿爾諸納也該跟他們一樣,按照 Krishna 的意願行事。 | 所有解脫的靈魂,已經通過奉獻服務得到 Krishna 的聯誼。阿爾諸納也該跟他們一樣,按照 Krishna 的意願行事。 | ||
- | 16-24 即使智者也在活動標準上有所困惑,因此 Krishna 親自來解說活動,讓阿爾諸納脫離一切不幸。 | + | == 16-24 == |
+ | 即使智者也在活動標準上有所困惑,因此 Krishna 親自來解說活動,讓阿爾諸納脫離一切不幸。 | ||
人必須認識正確活動、不授權的活動及不活動之間的區別。 | 人必須認識正確活動、不授權的活動及不活動之間的區別。 | ||
行 34: | 行 44: | ||
一位奉獻者滿足於隨緣所得,遠離嫉妒與相對,只為 Krishna 滿足而活動,不管為 Krishna 做甚麼活動,都不受成功與失敗的束縛。 因為認識自己在構成地位上跟 Krishna 的關係,奉獻者遠離自然三種型態。他的活動變成獻給 Krishna 的祭品,而結果反應則融合進入超然裡。 | 一位奉獻者滿足於隨緣所得,遠離嫉妒與相對,只為 Krishna 滿足而活動,不管為 Krishna 做甚麼活動,都不受成功與失敗的束縛。 因為認識自己在構成地位上跟 Krishna 的關係,奉獻者遠離自然三種型態。他的活動變成獻給 Krishna 的祭品,而結果反應則融合進入超然裡。 | ||
- | 25-33 有些人對半神人進行祭祀,而其他人則對至尊主的非人格的特徵進行祭祀。貞守生只通過聆聽關於 Krishna 意識來控制心意。受戒的居士通過跟隨Krishna 意識的生活,犧牲自己對感官享樂的傾向。 | + | == 25-33 == |
+ | 有些人對半神人進行祭祀,而其他人則對至尊主的非人格的特徵進行祭祀。貞守生只通過聆聽關於 Krishna 意識來控制心意。受戒的居士通過跟隨Krishna 意識的生活,犧牲自己對感官享樂的傾向。 | ||
瑜伽師通過控制心意,將軀體內的氣作為祭品獻出,以淨化物質依附的靈魂。 | 瑜伽師通過控制心意,將軀體內的氣作為祭品獻出,以淨化物質依附的靈魂。 | ||
行 44: | 行 55: | ||
在知識中舉行的祭祀,比只為物質擁有舉行祭祀好。一切祭祀的目的是要去認識人與至尊主的關係,並向祂從事愛心超然的服務。 | 在知識中舉行的祭祀,比只為物質擁有舉行祭祀好。一切祭祀的目的是要去認識人與至尊主的關係,並向祂從事愛心超然的服務。 | ||
- | 34-35 主忠告說,人必須接近覺悟自我的靈魂,謙遜的服務他,並向他作出詢問。因為他已經看到真理,他能給予「眾生都是 Krishna 所屬部分」的明確理解。人一旦明白這點,他不會再受迷惑,迷惑是因忘記至尊主 Krishna 的超然服務引起。 | + | == 34-35 == |
+ | 主忠告說,人必須接近覺悟自我的靈魂,謙遜的服務他,並向他作出詢問。因為他已經看到真理,他能給予「眾生都是 Krishna 所屬部分」的明確理解。人一旦明白這點,他不會再受迷惑,迷惑是因忘記至尊主 Krishna 的超然服務引起。 | ||
+ | |||
+ | == 35-39 == | ||
+ | | ||
+ | |||
+ | == 40 == | ||
+ | | ||
- | 35-39 即使一個罪大惡極大的人,通過認識自己在構成地位上跟 Krishna 的關係,也能跨越無知的海洋。這樣自我、超我和兩者關係的知識如火一般,將一切物質活動的反應燒為灰燼。沒有什麼比這知識更崇高、更純潔,它是奉獻服務的成熟果實;一位處於這知識的奉獻者,享有內在的平靜,最終達致Krishna 知覺。人滿懷對 Krishna 的信心,便能通過以感官為 Krishna 服務來得到這知識。很快地,他將達到完美的 Krishna 知覺,最高的靈性平和。 | + | == 41-42 == |
+ | 一位只為滿足聖主 Krishna 而在奉獻服務中活動的人,通過超然知識的恩典,擺脫一切疑慮。通過認識在構成地位上是 Krishna | ||
- | 40 無知及無信念的人,懷疑啟示經典,不會得到神的意識。他們會低墮。對存疑的靈魂,不管今生來世,都不會快樂。 | + | <wrap hi> 備注 </ |
- | 41-42 一位只為滿足聖主 | + | <WRAP center box 100%> |
+ | <fs medium>Krishna | ||
- | ><fs medium> | + | 在此,我們發現《博伽梵歌》的歷史,可以被追溯到它剛被傳到所有星球的帝王系列的遙遠年代。《博伽梵歌》是特別訓示聖潔國王,執行管治人民的目的。五千年前主察覺到師徒傳系失傳。因此,祂挑選阿爾諸納,祂的奉獻者及朋友,再次接受這知識。\\ \\ |
- | 在此,我們發現《博伽梵歌》的歷史,可以被追溯到它剛被傳到所有星球的帝王系列的遙遠年代。《博伽梵歌》是特別訓示聖潔國王,執行管治人民的目的。五千年前主察覺到師徒傳系失傳。因此,祂挑選阿爾諸納,祂的奉獻者及朋友,再次接受這知識。 | + | 宗教原則是至尊人格首神,在韋達經典直接遺留下來的訓令。無論何時,當這原則受到邪惡干擾,主便顯現。\\ \\ |
- | 宗教原則是至尊人格首神,在韋達經典直接遺留下來的訓令。無論何時,當這原則受到邪惡干擾,主便顯現。 | + | 忽視靈性生活、恐懼靈性身份、及因生活遭挫折引起的空性觀,是對物質世界的三類依戀。要擺脫這三階段的物質觀念,人應該完全向主託庇。生物進行的永恆活動有兩部份的祭祀犧牲:犧牲自己的物質擁有,及在自我的知識中犧牲。假如擁有品的犧牲不切合靈性的培養,它便成為物質的。但人在靈性目標或在奉獻服務上進行犧牲,它便成為完美的犧牲。\\ \\ |
- | 忽視靈性生活、恐懼靈性身份、及因生活遭挫折引起的空性觀,是對物質世界的三類依戀。要擺脫這三階段的物質觀念,人應該完全向主託庇。生物進行的永恆活動有兩部份的祭祀犧牲:犧牲自己的物質擁有,及在自我的知識中犧牲。假如擁有品的犧牲不切合靈性的培養,它便成為物質的。但人在靈性目標或在奉獻服務上進行犧牲,它便成為完美的犧牲。 | + | 當我們來到靈性活動,我們發現這也被分為兩部,即認識一己自我(或者個人的構成地位),及有關至尊人格首神的真理。一位如其所如跟隨《博伽梵歌》的人,可以很容易理解靈性知識的這兩個重要部份。對他而言,要取得作為主所屬部份的完美自我知識,一點也不困難。\\ \\ |
- | 當我們來到靈性活動,我們發現這也被分為兩部,即認識一己自我(或者個人的構成地位),及有關至尊人格首神的真理。一位如其所如跟隨《博伽梵歌》的人,可以很容易理解靈性知識的這兩個重要部份。對他而言,要取得作為主所屬部份的完美自我知識,一點也不困難。 | + | 在本章開始,主的超然活動由主自己本人論到。一個不理解梵歌訓示的人,是無信念者,被認為誤用主所賜給他的部份獨立性。即使有這樣的訓示,一位不明白主的真正本質為永恆、快樂、全知的人格神首的人,肯定是第一號傻瓜。\\ \\ |
- | 在本章開始,主的超然活動由主自己本人論到。一個不理解梵歌訓示的人,是無信念者,被認為誤用主所賜給他的部份獨立性。即使有這樣的訓示,一位不明白主的真正本質為永恆、快樂、全知的人格神首的人,肯定是第一號傻瓜。 | + | 通過逐步接受 Krishna 知覺的原則,無知可被移除。通過不同形式對半神人的祭祀、對梵的祭祀;在獨身貞守、家居生活、控制感官、修煉神秘瑜伽、懺悔、放棄物質擁有、研習韋達經、及參與稱為 Varnashrama 社會制度中的祭祀,Krishna 知覺可被喚醒。\\ \\ |
- | 通過逐步接受 Krishna 知覺的原則,無知可被移除。通過不同形式對半神人的祭祀、對梵的祭祀;在獨身貞守、家居生活、控制感官、修煉神秘瑜伽、懺悔、放棄物質擁有、研習韋達經、及參與稱為 | + | 所有這些都被稱為祭祀,而一切這些,都基於規律的活動。\\ \\ |
- | 所有這些都被稱為祭祀,而一切這些,都基於規律的活動。 | + | 但在所有這些活動中,重要因素是自我的覺悟。一位看到這一目標的人,是《博伽梵歌》真正的學生。一個懷疑 Krishna 權威的人卻倒退。 因此被推薦到,人要在服務及皈依一位真實無偽的靈性導師下,研習《博伽梵歌》或任何其他文獻。真實的靈性導師是來自時間悠久的師徒傳承,而他沒有半點偏離至尊主千百萬年前,授與太陽神的教導,《博伽梵歌》的教導就是從他(太陽神)下傳到地球帝國。\\ \\ |
- | 但在所有這些活動中,重要因素是自我的覺悟。一位看到這一目標的人,是《博伽梵歌》真正的學生。一個懷疑 Krishna 權威的人卻倒退。 因此被推薦到,人要在服務及皈依一位真實無偽的靈性導師下,研習《博伽梵歌》或任何其他文獻。真實的靈性導師是來自時間悠久的師徒傳承,而他沒有半點偏離至尊主千百萬年前,授與太陽神的教導,《博伽梵歌》的教導就是從他(太陽神)下傳到地球帝國。 | + | 因此,人應該如《博伽梵歌》原本所示,來跟隨《博伽梵歌》之道,提防有私人動機的人在追求個人炫耀,這些人讓其他人偏離正途。\\ \\ |
- | 因此,人應該如《博伽梵歌》原本所示,來跟隨《博伽梵歌》之道,提防有私人動機的人在追求個人炫耀,這些人讓其他人偏離正途。 | + | 主肯定是至尊人物,祂的活動是超然的。明白這一點的人,從最初學習《博伽梵歌》,已經是一位解脫者。</ |
+ | </ | ||
- | 主肯定是至尊人物,祂的活動是超然的。明白這一點的人,從最初學習《博伽梵歌》,已經是一位解脫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