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8.3 [2024/10/09 21:10] – host | bg8.3 [2024/10/19 16:01]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श्रीभगवानुवाच | + | <WRAP center box >8 章 3 節</ |
- | अक्षरं ब्रह्म परमं स्वभावोऽध्यात्ममुच्यते । | + | |
+ | श्रीभगवानुवाच\\ | ||
+ | अक्षरं ब्रह्म परमं स्वभावोऽध्यात्ममुच्यते ।\\ | ||
भूतभावोद्भवकरो विसर्ग: | भूतभावोद्भवकरो विसर्ग: | ||
- | śrī-bhagavān uvāca | + | >śrī-bhagavān uvāca |
- | akṣaraṁ brahma paramaṁ | + | >akṣaraṁ brahma paramaṁ |
- | svabhāvo ’dhyātmam ucyate | + | >svabhāvo ’dhyātmam ucyate |
- | bhūta-bhāvodbhava-karo | + | >bhūta-bhāvodbhava-karo |
- | visargaḥ karma-saṁjñitaḥ | + | >visargaḥ karma-saṁjñitaḥ |
- | śrī bhagavān uvāca——具有至尊無上性格的神首說;akṣaram——不能夠被毀滅的;brahma——婆羅門;paramam——超然的;svabhāvaḥ——永恆的本性;adhyātmam——自我;ucyate——被稱為;bhūta-bhāva-udbhava-karaḥ——產生生物體物質身體的行動;visargaḥ——創造;karma——獲利性活動;saṁjñitaḥ——被稱為。 | + | |
- | 3. 至尊性格神首回答:「不能毁滅的超然的生物稱爲梵。生物的永 | + | == 字譯 == |
- | 恒本性稱爲自我。跟發展物質軀體有關的活動稱爲業報。」 | + | <fs medium> |
- | 要旨 | + | == 譯文 == |
+ | 至尊性格神首回答:「不能毁滅的超然的生物稱爲梵。生物的永恒本性稱爲自我。跟發展物質軀體有關的活動稱爲業報。」 | ||
- | 梵無法毁滅,永存永在,結構在任何時候也不會改變。然而,在梵之外,還有超梵。梵即生物;超梵即至尊性格神首。生物的構成地位,跟生物在物質世界所擁有的地位不同。在物質知覺中,生物的本性是要作物質的主人;但在靈性的 Krishna 知覺中,生物的地位是爲至尊服務。生物在物質知覺中,便接受物質世界的不同軀體。這稱爲業報 ─ 由物質知覺的力量所產生的不同創造。 | + | == 要旨 == |
+ | <fs medium>梵無法毁滅,永存永在,結構在任何時候也不會改變。然而,在梵之外,還有超梵。梵即生物;超梵即至尊性格神首。生物的構成地位,跟生物在物質世界所擁有的地位不同。在物質知覺中,生物的本性是要作物質的主人;但在靈性的 Krishna 知覺中,生物的地位是爲至尊服務。生物在物質知覺中,便接受物質世界的不同軀體。這稱爲業報 ─ 由物質知覺的力量所產生的不同創造。 | ||
在《韋達》典籍中,生物稱爲「原子靈魂」或「梵」,永不會稱爲「 超梵」。生物有種種不同的地位:有時溶人黑暗的物質本性,跟物質認同;有時,則跟高等的靈性本性認同。因此,生物稱爲「至尊主的邊際能力」。視乎跟物質或靈性本性認同而定,生物或接受物質的軀體,或接受靈性的軀體。在物質本性中,生物可接受八百四十萬種生命中的任何一種軀體,但在靈性本性中,生物只有一個軀體。在物質本性中,生物有時展示爲人,爲半神人,爲動物,爲野獸,爲飛禽… ,視乎業報而定。爲了到達物質天空的星宿和享用種種方便,生物有時進行祭祀犠牲,但當他們的功德竭盡時,會以人的形體重回地球。 | 在《韋達》典籍中,生物稱爲「原子靈魂」或「梵」,永不會稱爲「 超梵」。生物有種種不同的地位:有時溶人黑暗的物質本性,跟物質認同;有時,則跟高等的靈性本性認同。因此,生物稱爲「至尊主的邊際能力」。視乎跟物質或靈性本性認同而定,生物或接受物質的軀體,或接受靈性的軀體。在物質本性中,生物可接受八百四十萬種生命中的任何一種軀體,但在靈性本性中,生物只有一個軀體。在物質本性中,生物有時展示爲人,爲半神人,爲動物,爲野獸,爲飛禽… ,視乎業報而定。爲了到達物質天空的星宿和享用種種方便,生物有時進行祭祀犠牲,但當他們的功德竭盡時,會以人的形體重回地球。 | ||
+ | \\ \\ | ||
在祭祀的過程中,生物會作特别的犠牲,以到達某一天空的星宿。最後也會到達這個星宿。當祭祀的功德竭盡,生物會化爲雨水,重降人間,跟着變爲五穀,爲人類所吃,然後轉化爲精液,令婦人受孕。因此,生物再次獲得人體生命,可進行祭祀犠牲,重複同樣的過程。如此,生物永遠在物質之途上來去。但 Krishna 知覺的人,會避免作祭祀犠牲。他們直接培養 Krishna 知覺,於是爲回歸神首,做好準備。 | 在祭祀的過程中,生物會作特别的犠牲,以到達某一天空的星宿。最後也會到達這個星宿。當祭祀的功德竭盡,生物會化爲雨水,重降人間,跟着變爲五穀,爲人類所吃,然後轉化爲精液,令婦人受孕。因此,生物再次獲得人體生命,可進行祭祀犠牲,重複同樣的過程。如此,生物永遠在物質之途上來去。但 Krishna 知覺的人,會避免作祭祀犠牲。他們直接培養 Krishna 知覺,於是爲回歸神首,做好準備。 | ||
+ | \\ \\ | ||
+ | 非人格神主義者釋論《梵歌》,不合理地認爲,梵在物質世界中,以生物的形體出現。他們以《梵歌》第十五章詩節第七支持他們的說法。但這節詩也說到,生物是「我的永恒部份」。神的部份 ─ 生物 ─ 會掉下至物質世界,但至尊主永不會掉下來。因此,以至尊梵的形體爲生物的說法,無法令人接受。千萬要記着,在《韋達》典籍中,梵(生物 )跟超梵〈至尊主〉是有分别的。</ | ||
- | 非人格神主義者釋論《梵歌》,不合理地認爲,梵在物質世界中,以生物的形體出現。他們以《梵歌》第十五章詩節第七支持他們的說法。但這節詩也說到,生物是「我的永恒部份」。神的部份 ─ 生物 ─ 會掉下至物質世界,但至尊主永不會掉下來。因此,以至尊梵的形體爲生物的說法,無法令人接受。千萬要記着,在《韋達》典籍中,梵(生物 )跟超梵〈至尊主〉是有分别的。 | ||
<- bg8.2|上一節 ^ bg|目錄 ^ bg8.4|下一節 -> | <- bg8.2|上一節 ^ bg|目錄 ^ bg8.4|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