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7.8 [2024/10/14 21:13] – host | bg7.8 [2024/10/19 15:09]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रसोऽहमप्सु कौन्तेय प्रभास्मि शशिसूर्ययो: | + | <WRAP center box >7 章 8 節</ |
+ | |||
+ | रसोऽहमप्सु कौन्तेय प्रभास्मि शशिसूर्ययो: | ||
प्रणव: | प्रणव: | ||
- | raso ’ham apsu kaunteya | + | >raso ’ham apsu kaunteya |
- | prabhāsmi śaśi-sūryayoḥ | + | >prabhāsmi śaśi-sūryayoḥ |
- | praṇavaḥ sarva-vedeṣu | + | >praṇavaḥ sarva-vedeṣu |
- | śabdaḥ khe pauruṣaṁ nṛṣu | + | >śabdaḥ khe pauruṣaṁ nṛṣu |
== 字譯 == | == 字譯 == | ||
- | rasaḥ — 味道;aham — 「我」;apsu — 在水中;kaunteya — 啊,琨提之子;prabhā asmi — 我是光;śaśi-sūryayoḥ — 在太陽和在月亮中的;praṇavaḥ — A.U.M. 這三個字母;sarva — 在所有;vedeṣu — 在吠陀經中;śabdaḥ — 聲音震盪;khe — 在以太中;pauruṣam — 能力;nṛṣu — 人中的。 | + | <fs medium>rasaḥ — 味道;aham — 「我」;apsu — 在水中;kaunteya — 啊,琨提之子;prabhā asmi — 我是光;śaśi-sūryayoḥ — 在太陽和在月亮中的;praṇavaḥ — A.U.M. 這三個字母;sarva — 在所有;vedeṣu — 在吠陀經中;śabdaḥ — 聲音震盪;khe — 在以太中;pauruṣam — 能力;nṛṣu — 人中的。</ |
== 譯文 == | == 譯文 == | ||
「琨蒂之子!阿尊拿〉呀!我是水之甘味、日月之光、《韋達》曼陀羅的音節─ 唵。我是以太中的聲音和人的能力。 | 「琨蒂之子!阿尊拿〉呀!我是水之甘味、日月之光、《韋達》曼陀羅的音節─ 唵。我是以太中的聲音和人的能力。 | ||
+ | |||
== 要旨 == | == 要旨 == | ||
<fs medium> | <fs medium> | ||
\\ \\ | \\ \\ | ||
日月之光原是由梵光流出來的。梵光是主的非人格光燦。同樣,《韋達》讚詩開首用來稱呼至尊主的超然原音「唵卡喇」,也是由至尊主流生。因爲非人格神主義者十分害怕以至尊主的無數名字來稱呼至尊主,所以寧願朗頌超然的聲音「唵卡喇」。可是,他們不知道「唵卡喇」代表 | 日月之光原是由梵光流出來的。梵光是主的非人格光燦。同樣,《韋達》讚詩開首用來稱呼至尊主的超然原音「唵卡喇」,也是由至尊主流生。因爲非人格神主義者十分害怕以至尊主的無數名字來稱呼至尊主,所以寧願朗頌超然的聲音「唵卡喇」。可是,他們不知道「唵卡喇」代表 | ||
+ | |||
<- bg7.7|上一節 ^ bg|目錄 ^ bg7.9|下一節 -> | <- bg7.7|上一節 ^ bg|目錄 ^ bg7.9|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