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7.4 [2024/10/06 04:04] – host | bg7.4 [2024/10/19 15:04]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4. 「土、水、火、空氣、以太、心意、智性、假我 ─ 八者合起來,便是跟我隔離了的物質能力。 | + | <WRAP center box >7 章 4 節</ |
- | 要旨 | + | भूमिरापोऽनलो वायु: |
+ | अहङ्कार इतीयं मे भिन्ना प्रकृतिरष्टधा ॥ ४ ॥ | ||
+ | >bhūmir āpo ’nalo vāyuḥ | ||
+ | >khaṁ mano buddhir eva ca | ||
+ | > | ||
+ | >bhinnā prakṛtir aṣṭadhā | ||
- | 神的科學分析了主的構成地位和不同的能力。物質自然是主在不同主宰化身(擴展)中的能力。說: | + | == 字譯 == |
+ | <fs medium> | ||
- | 「在物質創造中,主 Krishna 的全權擴展化爲三維施紐。首先是大維施紐。祂創造了整個物質能力。跟着是孕誕之洋維施紐;祂進入所有宇宙,創造萬物。最後是牛奶之洋維施紐 ,在所有宇宙,擴散爲遍存萬有的超靈。甚至原子中也有超靈。誰認識了三維施紐,便解脫出物質的束縛。」 | + | == 譯文 == |
+ | 「土、水、火、空氣、以太、心意、智性、假我 ─ 八者合起來,便是跟我隔離了的物質能力。 | ||
+ | == 要旨 == | ||
+ | \\ \\ | ||
+ | <fs medium> | ||
+ | > | ||
+ | > | ||
+ | >ekaṁ tu mahataḥ sraṣṭṛ | ||
+ | > | ||
+ | > | ||
+ | >tāni jñātvā vimucyate | ||
+ | <fs medium> | ||
+ | \\ \\ | ||
主有衆多能力,其中一種短暫地展示,便產生了物質世界。物質世界的一切活動由上述三維施紐 ― 主 Krishna 的擴張 ─ 決定。這些主宰稱爲化身。人不認識祂( Krishna )的科學,一般都以爲物質世界是供生物作享樂之用,而生物就是物質能力的因原、主宰兼享用。據《博伽梵歌》說,這種無神論說是錯誤的。在討論中的詩節說明, Krishna 是物質展示的始因。聖典《博伽瓦譚》也如是說。物質展示的成素是跟主隔離了的能力。甚至非人格神主義者的終極目標梵光,也是展示於靈性天穹的靈性能力。跟無憂星宿上的情况不一樣,梵光並無靈性的多樣性。非人格神主義者接受梵光爲永恆的終極目標。超靈的展示也是牛奶之洋維施紐短暫而遍存萬有的特性。在靈性世界中,超靈展示也非永恆。因此,事實上,絕對眞理是至尊性格神首 Krishna 。祂是具有完整能力的人;祂擁有種種跟祂隔離了的和內在的能力。 | 主有衆多能力,其中一種短暫地展示,便產生了物質世界。物質世界的一切活動由上述三維施紐 ― 主 Krishna 的擴張 ─ 決定。這些主宰稱爲化身。人不認識祂( Krishna )的科學,一般都以爲物質世界是供生物作享樂之用,而生物就是物質能力的因原、主宰兼享用。據《博伽梵歌》說,這種無神論說是錯誤的。在討論中的詩節說明, Krishna 是物質展示的始因。聖典《博伽瓦譚》也如是說。物質展示的成素是跟主隔離了的能力。甚至非人格神主義者的終極目標梵光,也是展示於靈性天穹的靈性能力。跟無憂星宿上的情况不一樣,梵光並無靈性的多樣性。非人格神主義者接受梵光爲永恆的終極目標。超靈的展示也是牛奶之洋維施紐短暫而遍存萬有的特性。在靈性世界中,超靈展示也非永恆。因此,事實上,絕對眞理是至尊性格神首 Krishna 。祂是具有完整能力的人;祂擁有種種跟祂隔離了的和內在的能力。 | ||
+ | \\ \\ | ||
+ | 物質能力的主要展示有八,一如上述。其中最初五種 ─ 土、水 、火、空氣、以太,稱爲五大創造,或者粗糙創造。粗糙創造包括了五種感官的對象:聲、觸、形、味、嗅。物質科學就是以此十者爲內容,除此,並無他物。其他三項:心意、智性、假我,則爲物質主義者忽略了。處理物質活動的哲學家,知識也不完美,因爲他們不認識終極根源。假我 ─「我在」和「這是我的」,構成了物質存在的基本原則 ─ 包括了十種作物質活動的感官。智性即指整個物質創造。因此,從八種跟主隔離了的能力,展示了物質世界的二十四種元素。無神論的數論哲學便是主要討論這二十四種元素。這些元素原是 Krishna 能力的分支,跟隔離了。但無神論的數論哲學家,知識淺薄,不知道是萬原之原。數論哲學的中心論題只限於外在能力的展示,這點《博伽梵歌》已提過了。</ | ||
- | 物質能力的主要展示有八,一如上述。其中最初五種 ─ 土、水 、火、空氣、以太,稱爲五大創造,或者粗糙創造。粗糙創造包括了五種感官的對象:聲、觸、形、味、嗅。物質科學就是以此十者爲內容,除此,並無他物。其他三項:心意、智性、假我,則爲物質主義者忽略了。處理物質活動的哲學家,知識也不完美,因爲他們不認識終極根源。假我 ─「我在」和「這是我的」,構成了物質存在的基本原則 ─ 包括了十種作物質活動的感官。智性即指整個物質創造。因此,從八種跟主隔離了的能力,展示了物質世界的二十四種元素。無神論的數論哲學便是主要討論這二十四種元素。這些元素原是 Krishna 能力的分支,跟隔離了。但無神論的數論哲學家,知識淺薄,不知道是萬原之原。數論哲學的中心論題只限於外在能力的展示,這點《博伽梵歌》已提過了。 | ||
<- bg7.3|上一節 ^ bg|目錄 ^ bg7.5|下一節 -> | <- bg7.3|上一節 ^ bg|目錄 ^ bg7.5|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