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6.11-12 [2024/10/06 04:25] – host | bg6.11-12 [2024/10/19 03:24]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11/12 「修習瑜伽,該到深隱的地方;在地上舖上古撒草,再鋪上鹿皮軟布。墊座須在聖地,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瑜伽師坐下,固如磐石,修練瑜伽:控制心意和感官,淨化內心,將心意集中在一點。 | + | <WRAP center box >6 章 11 -12 節</ |
- | 要旨 | + | शुचौ देशे प्रतिष्ठाप्य स्थिरमासनमात्मन: |
+ | नात्युच्छ्रितं नातिनीचं चैलाजिनकुशोत्तरम् ॥ ११ ॥\\ | ||
+ | तत्रैकाग्रं मन: कृत्वा यतचित्तेन्द्रियक्रिय ।\\ | ||
+ | उपविश्यासने युञ्ज्याद्योगमात्मविशुद्धये ॥ १२ ॥ | ||
+ | >śucau deśe pratiṣṭhāpya | ||
+ | >sthiram āsanam ātmanaḥ | ||
+ | > | ||
+ | > | ||
- | 「聖地」卽朝聖的地方。在印度,瑜伽師、超然主義者、奉獻者全離開家庭,居住於帕拉雅、馬杜拉、溫達文拿、利希克沙、哈特華等聖地修習瑜伽。聖地也是聖河如雅滿拿、恒河等流經的地方。這尤其對西方人而言,是不可能的。在大城市的所謂「瑜伽學會」,在賺取物質利益方面,或會成功,但對瑜伽修習,絕不適宜。不自我控制,心意受擾,便不可能修習冥思。因此,《宇宙古史—拿拉達之部》說,在卡利年代(即目前的年代),人一般短壽,靈性覺悟遲鈍,常爲種種焦慮所煩擾,要獲得靈性覺悟,最好的方法是唱頌主的聖名: | + | > |
- | 「在這紛爭和虛偽的年代,解脫的唯一方法是:唱頌主的聖名,唱頌主的聖名,唱頌主的聖名;再無其他途徑,再無其他途徑,再無其他途徑。」 | + | > |
+ | > | ||
+ | >yogam ātma-viśuddhaye | ||
+ | |||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 | == 譯文 == | ||
+ | 「修習瑜伽,該到深隱的地方;在地上舖上古撒草,再鋪上鹿皮軟布。墊座須在聖地,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瑜伽師坐下,固如磐石,修練瑜伽:控制心意和感官,淨化內心,將心意集中在一點。 | ||
+ |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聖地」卽朝聖的地方。在印度,瑜伽師、超然主義者、奉獻者全離開家庭,居住於帕拉雅、馬杜拉、溫達文拿、利希克沙、哈特華等聖地修習瑜伽。聖地也是聖河如雅滿拿、恒河等流經的地方。這尤其對西方人而言,是不可能的。在大城市的所謂「瑜伽學會」,在賺取物質利益方面,或會成功,但對瑜伽修習,絕不適宜。不自我控制,心意受擾,便不可能修習冥思。因此,《宇宙古史—拿拉達之部》說,在卡利年代(即目前的年代),人一般短壽,靈性覺悟遲鈍,常爲種種焦慮所煩擾,要獲得靈性覺悟,最好的方法是唱頌主的聖名:</ | ||
+ | >harer nāma harer nāma | ||
+ | >harer nāmaiva kevalam | ||
+ | >kalau nāsty eva nāsty eva | ||
+ | >nāsty eva gatir anyathā | ||
+ | <fs medium>「在這紛爭和虛偽的年代,解脫的唯一方法是:唱頌主的聖名,唱頌主的聖名,唱頌主的聖名;再無其他途徑,再無其他途徑,再無其他途徑。」</fs> | ||
<- bg6.10|上一節 ^ bg|目錄 ^ bg6.13-14|下一節 -> | <- bg6.10|上一節 ^ bg|目錄 ^ bg6.13-14|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