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5.26 [2024/10/03 22:13] – 建立 host | bg5.26 [2024/10/19 03:04]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26.「遠離嗔怒和一切物質欲望,自覺自律,常追求完美,必很快在至尊處獲得解脫。 | + | <WRAP center box >5 章 26 節</ |
- | 要旨 | + | कामक्रोधविमुक्तानां यतीनां यतचेतसाम् ।\\ |
+ | अभितो ब्रह्मनिर्वाणं वर्तते विदितात्मनाम् ॥ २६ ॥ | ||
+ | > | ||
+ | > | ||
+ | >abhito brahma-nirvāṇaṁ | ||
+ | >vartate viditātmanām | ||
- | 在不斷爲救贖奮鬥的聖者中, Krishna 知覺的最好。《博伽瓦譚》如是說: | + | == 字譯 == |
- | 「只要以奉獻服務崇拜華蘇德瓦 ― 至尊性格神首。控制感官的壓力,即使偉大的聖者,也比不上爲主的蓮花足服務而得到超然快樂的人。追求業報的欲望,根深蒂固,後者將之徹底剷除。」(4.22.39) | + | <fs medium> |
- | 受條件限制的靈魂,欲望享受活動的業報;這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偉大的聖者,要控制這些欲望,儘管十分努力,也異常困難。主的奉獻者,在 Krishna 知覺中從事奉獻服務,自覺圓滿,很快到達至尊那裏,獲得解脫。由於他對自覺完全認識,所以常處神定。擧一個類似的例子: | + | == 譯文 == |
+ | 「遠離嗔怒和一切物質欲望,自覺自律,常追求完美,必很快在至尊處獲得解脫。 | ||
- | 「魚、龜、鳥,以視覺、沉思、觸覺,維持祂們的後裔。帕德瑪呀!我也如此。」 | + | == 要旨 == |
- | + | ||
- | 魚撫養後裔,只是望着祂們;龜撫養後裔,只是沉思。龜蛋生在陸上,龜則在水中想着龜蛋。同樣,在 Krishna 知覺中的奉獻者,儘管遠離主的居所,只要不斷地想着主 ─ 不斷從事 Krishna 知覺,便可提昇自己,到主的居所去。他不會感到物質諸苦之痛。這種生命境界,因爲不斷與至尊一起,再沒有物質痛苦。 | + | |
+ | <fs medium> | ||
+ | </fs> | ||
+ | > | ||
+ | > | ||
+ | >tadvan na rikta-matayo yatayo ’pi ruddha- | ||
+ | > | ||
+ | <fs medium> | ||
+ | \\ \\ | ||
+ | 受條件限制的靈魂,欲望享受活動的業報;這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偉大的聖者,要控制這些欲望,儘管十分努力,也異常困難。主的奉獻者,在 Krishna 知覺中從事奉獻服務,自覺圓滿,很快到達至尊那裏,獲得解脫。由於他對自覺完全認識,所以常處神定。擧一個類似的例子: | ||
+ | \\ \\ | ||
+ | 「魚、龜、鳥,以視覺、沉思、觸覺,維持祂們的後裔。帕德瑪呀!我也如此。」 | ||
+ | \\ \\ | ||
+ | 魚撫養後裔,只是望着祂們;龜撫養後裔,只是沉思。龜蛋生在陸上,龜則在水中想着龜蛋。同樣,在 Krishna 知覺中的奉獻者,儘管遠離主的居所,只要不斷地想着主 ─ 不斷從事 Krishna 知覺,便可提昇自己,到主的居所去。他不會感到物質諸苦之痛。這種生命境界,因爲不斷與至尊一起,再沒有物質痛苦。</ | ||
+ | <- bg5.25|上一節 ^ bg|目錄 ^ bg5.27-28|第六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