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5.15 [2024/10/08 03:24] – host | bg5.15 [2024/10/19 02:46]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नादत्ते कस्यचित्पापं न चैव सुकृतं विभु: | + | <WRAP center box >4 章 15 節</ |
- | अज्ञानेनावृतं ज्ञानं तेन मुह्यन्ति जन्तव: | + | |
- | nādatte kasyacit pāpaṁ | + | |
- | na caiva sukṛtaṁ vibhuḥ | + | |
- | ajñānenāvṛtaṁ jñānaṁ | + | |
- | tena muhyanti jantavaḥ | + | |
- | na——永不;ādatte——接受;kasyacit——任何人的;pāpam——罪惡;na——永不;ca——還有;eva——的確地;sukṛtam——虔誠的活動;vibhuḥ——至尊的主;ajñānena——由於愚昧;āvṛtam——遮蓋着;jñānam——知識;tena——由那;muhyanti——被困惑了;jantavaḥ——生物體。 | + | |
- | 15.「至尊靈魂也不負責任何人的活動,無論罪惡的或虔誠的。只是,體困生物因爲愚昧蒙蔽了他們眞正的知識,所以感到困惑。 | + | नादत्ते कस्यचित्पापं न चैव सुकृतं विभु: |
+ | अज्ञानेनावृतं ज्ञानं तेन मुह्यन्ति जन्तव: | ||
+ | > | ||
+ | >na caiva sukṛtaṁ vibhuḥ | ||
+ | > | ||
+ | >tena muhyanti jantavaḥ | ||
- | 要旨 | + | == 字譯 == |
+ | <fs medium> | ||
- | 「至尊靈魂」一詞,即指至尊主 ─ 擁有無限知識、財富、力量、聲名、美麗、棄絕的至尊主。祂恆自足,不受罪惡的或虔敬的活動所干擾。祂不會特别爲任何生物設置情况,但生物爲愚眛所惑,渴望進入某種生命情况中,業報之環於焉展開。生物,由於他的高等本性,充滿知識。可是,他的力量有限,很容易受無知影响。主無所不能,生物卻不然。主是至尊靈魂,無所不知,生物不過是原子。生物是有生命的靈魂,能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追求所欲。這些欲望,只有全能的神才能滿足。當生物在欲望中,感到迷惑時,主容許他獲得滿足。不過,生物或欲望某情况,於是引起活動和業報,對此,主永不負責。體困的靈魂異常困惑,以爲自己是偶然的物質驅體,因而受制於生命的短暫苦樂。主以超靈的身份,作生物的常伴。祂知道個别靈魂的欲望,正如在花旁,自然聞到花有多香。欲望是精微的形式,限制了生物。主根據生物所應得的,滿足生物的欲望:此之謂「人求神定」。個體並非全能,無法從心所欲。主能滿足一切欲望,可是,祂對一切生物,無所偏好,不會干預原子的獨立生物。當一個人追求 Krishna 知覺時,主會特别照顧他,鼓勵他以特别的方式追求,由此,他逐漸接近主,而且永遠快樂。《韋達》頌歌因此鄭重地說: | + | == 譯文 == |
+ | 「至尊靈魂也不負責任何人的活動,無論罪惡的或虔誠的。只是,體困生物因爲愚昧蒙蔽了他們眞正的知識,所以感到困惑。 | ||
- | 「主使生物從事虔敬的活動,生物便得以提昇;主使生物從事穢瀆的活動,生物便沉淪地獄。生物之苦樂、完全不能自定。正如風吹雲動,主的意志決定,生物到天堂,還是到地獄。」 體困靈魂,自邃古以來,祈求逃避 Krishna 知覺,反而困惑了自己。根據律定,他永恆、快樂、無所不知。因爲存在的渺少,他忘記了自己的構成地位,沒有爲神服務,陷於無知。而且,受了無知的迷惑,生物認爲,主該負責他受條件限制的存在。《終極韋達》卻說: | + | ==要旨 == |
- | 「主不僧恨誰,也不喜歡誰,儘管祂仿佛有憎有喜。」 | + | <fs medium> |
+ | >ajño jantur anīśo ’ya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s medium>「主使生物從事虔敬的活動,生物便得以提昇;主使生物從事穢瀆的活動,生物便沉淪地獄。生物之苦樂、完全不能自定。正如風吹雲動,主的意志決定,生物到天堂,還是到地獄。」 體困靈魂,自邃古以來,祈求逃避 Krishna 知覺,反而困惑了自己。根據律定,他永恆、快樂、無所不知。因爲存在的渺少,他忘記了自己的構成地位,沒有爲神服務,陷於無知。而且,受了無知的迷惑,生物認爲,主該負責他受條件限制的存在。《終極韋達》Vedanta-sutra 2.1.34 | ||
+ | 「主不僧恨誰,也不喜歡誰,儘管祂仿佛有憎有喜。」</fs> | ||
<- bg5.14|上一節 ^ bg|目錄 ^ bg5.16|下一節 -> | <- bg5.14|上一節 ^ bg|目錄 ^ bg5.16|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