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4.25 [2024/10/06 04:56] – host | bg4.25 [2024/10/19 02:05]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25.「有些瑜伽師以種種的祭祀犠牲供奉半神人,崇拜的禮節備至;有 | + | <WRAP center box >4 章 25 節</ |
- | 些在供奉至尊梵的火壇上進行祭祀犠牲。 | + | |
- | 要旨 | + | दैवमेवापरे यज्ञं योगिनः पर्युपासते ।\\ |
+ | ब्रह्माग्नावपरे यज्ञं यज्ञेनैवोपजुह्वति ॥ २५ ॥ | ||
+ | >daivam evāpare yajñaṁ | ||
+ | > | ||
+ | > | ||
+ | > | ||
- | 如上所述,在 Krishna 知覺中履行責任的人稱爲完美的瑜伽師,或者,優越的玄秘主義者。然而,還有其他人,進行同樣的祭祀犠牲,崇拜半神人,又有人供奉犠牲給至高無上的梵 ─ 至尊主非人格的一面。 因此,範疇不同,祭祀犠牲也不同。根據不同的祭祀者,分類不同的犠牲,這不過是表面的。眞正的祭祀犠牲者在滿足至尊主維施紐。維施紐另一個名字是祭祀犠牲。一切不同的祭祀犧牲,基本上可分爲兩類:犠牲在俗世中所有的一切,此其一;爲追求超然知識而犠牲,此其二。在 Krishna 知覺中的人,犠牲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物質,以滿足至尊主,而其他人,希望得到短暫的物質快樂,所以犠牲自己所擁有的物質,以滿足半神人,如因陀羅和太陽神。還有非人格神主義者,犠牲身體,與非人格的梵合而爲一。 半神人是有力量的生物,由至尊主委任,維持和監督物質事務,例如掌管宇宙間的熱、水、光。對這些物質利益感興趣的人,於是依據《韋達》儀式,進行不同的祭祀犠牲,崇拜半神人。他們稱爲多神論者。還有其他人,堅信絕對眞理的非人格特性,以半神人的形體爲短暫,在至高無上 的火中犠牲自我,與至尊主溶爲一體,因此失去個體存在。非人格神主義者,爲了了解至尊主的超然本質,浪費時間在哲學推考之上。換句話說,業報活動者犠牲自己所擁有的物質,以獲得物質滿足;而非人格神主義者犠牲物質名位,以求與至尊主溶爲一體。對於非人格神主義者,犠牲的火壇是至高無上的梵,所供奉的是自我,由梵火享祀。然而, Krishna 知覺的人,例如阿尊拿,犠牲一切,以滿足 Krishna 。如此,他所擁有的一切物質和他自己 ─ 他的一切,全奉獻給 Krishna 。因此,他是最優秀的瑜伽師,卻無喪失個體的存在。 | + | == 字譯 == |
+ | <fs medium> | ||
+ | |||
+ | == 譯文 == | ||
+ | 「有些瑜伽師以種種的祭祀犠牲供奉半神人,崇拜的禮節備至;有些在供奉至尊梵的火壇上進行祭祀犠牲。 | ||
+ |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如上所述,在 Krishna 知覺中履行責任的人稱爲完美的瑜伽師,或者,優越的玄秘主義者。然而,還有其他人,進行同樣的祭祀犠牲,崇拜半神人,又有人供奉犠牲給至高無上的梵 ─ 至尊主非人格的一面。 因此,範疇不同,祭祀犠牲也不同。根據不同的祭祀者,分類不同的犠牲,這不過是表面的。眞正的祭祀犠牲者在滿足至尊主維施紐。維施紐另一個名字是祭祀犠牲。一切不同的祭祀犧牲,基本上可分爲兩類:犠牲在俗世中所有的一切,此其一;爲追求超然知識而犠牲,此其二。在 Krishna 知覺中的人,犠牲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物質,以滿足至尊主,而其他人,希望得到短暫的物質快樂,所以犠牲自己所擁有的物質,以滿足半神人,如因陀羅和太陽神。還有非人格神主義者,犠牲身體,與非人格的梵合而爲一。 半神人是有力量的生物,由至尊主委任,維持和監督物質事務,例如掌管宇宙間的熱、水、光。對這些物質利益感興趣的人,於是依據《韋達》儀式,進行不同的祭祀犠牲,崇拜半神人。他們稱爲多神論者。還有其他人,堅信絕對眞理的非人格特性,以半神人的形體爲短暫,在至高無上 的火中犠牲自我,與至尊主溶爲一體,因此失去個體存在。非人格神主義者,爲了了解至尊主的超然本質,浪費時間在哲學推考之上。換句話說,業報活動者犠牲自己所擁有的物質,以獲得物質滿足;而非人格神主義者犠牲物質名位,以求與至尊主溶爲一體。對於非人格神主義者,犠牲的火壇是至高無上的梵,所供奉的是自我,由梵火享祀。然而, Krishna 知覺的人,例如阿尊拿,犠牲一切,以滿足 Krishna 。如此,他所擁有的一切物質和他自己 ─ 他的一切,全奉獻給 Krishna 。因此,他是最優秀的瑜伽師,卻無喪失個體的存在。</fs> | ||
<- bg4.24|上一節 ^ bg|目錄 ^ bg4.26|下一節 -> | <- bg4.24|上一節 ^ bg|目錄 ^ bg4.26|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