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4.13 [2024/10/06 05:00] – host | bg4.13 [2024/10/19 01:54]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13.「我根據物質自然的三型態和賦定給毎一型態的工作,將人類社會劃分爲四階層。我雖是這制度的創建者,但你該知道,我不工作, 無變化。 | + | <WRAP center box >4 章 13 節</ |
- | 要旨 | + | चातुर्वर्ण्यं मया सृष्टं गुणकर्मविभागशः ।\\ |
+ | तस्य कर्तारमपि मां विद्ध्यकर्तारमव्ययम् ॥ १३ ॥ | ||
+ | > | ||
+ | > | ||
+ | >tasya kartāram api māṁ | ||
+ | >viddhy akartāram avyayam | ||
+ | == 字譯 == | ||
- | 主是萬物的創造者。一切由祂產生,由祂維持,毁壞後,也安息祂處。祂也是四個社會階層的創建者。第一階層爲有智慧的人,專門名稱爲婆羅門,屬於善良型態。第二階層是統治者,專門名稱爲刹帝利,屬於情欲型態。工商人稱爲毗舍,屬於情欲和愚昧混雜的型態,是爲第三階層。戍陀即勞動階級,屬於物質自然的愚昧型態,是爲第四階層。主 Krishna 儘管創建了人類社會的四個階層,自己並不屬於任何階層。一部份受條件限制的靈魂形成人類社會,主卻不是受條件限制的靈魂。人類社會猶如其他動物的社會。爲了將人從動物的地位提昇起來,主創建了上述階層,使人能循序漸進,皈依 Krishna 知覺。某個人對工作的傾向,由他所具有的物質型態決定。本書第十八章描述了生命在物質自然不同型態中的表現。在 Krishna 知覺中的人在婆羅門之上。婆羅門的本質在了解梵 ─ 至高無上的絕對眞理。他們大多數只接觸到主 Krishna 非人格的展示─ 梵。只有超越婆羅門的有限知識,領悟關於至尊性格神首 Krishna 的知識,才是在 Krishna 知覺中 ─ 換句話說,才是外士那瓦。Krishna 知覺包括對Krishna 不同的化身 ─ 如 Krishna 、尼拉辛哈、瓦拉哈等 ─ 的知識。Krishna超然於人類社會這四個階層,在 Krishna 知覺的人亦超然於一切人類社會的分類,無論是社會的、國家的,還是種族的。 | + | <fs medium> |
+ | |||
+ | == 譯文 == | ||
+ | 「我根據物質自然的三型態和賦定給毎一型態的工作,將人類社會劃分爲四階層。我雖是這制度的創建者,但你該知道,我不工作, 無變化。 | ||
+ | |||
+ |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主是萬物的創造者。一切由祂產生,由祂維持,毁壞後,也安息祂處。祂也是四個社會階層的創建者。第一階層爲有智慧的人,專門名稱爲婆羅門,屬於善良型態。第二階層是統治者,專門名稱爲刹帝利,屬於情欲型態。工商人稱爲毗舍,屬於情欲和愚昧混雜的型態,是爲第三階層。戍陀即勞動階級,屬於物質自然的愚昧型態,是爲第四階層。主 Krishna 儘管創建了人類社會的四個階層,自己並不屬於任何階層。一部份受條件限制的靈魂形成人類社會,主卻不是受條件限制的靈魂。人類社會猶如其他動物的社會。爲了將人從動物的地位提昇起來,主創建了上述階層,使人能循序漸進,皈依 Krishna 知覺。某個人對工作的傾向,由他所具有的物質型態決定。本書第十八章描述了生命在物質自然不同型態中的表現。在 Krishna 知覺中的人在婆羅門之上。婆羅門的本質在了解梵 ─ 至高無上的絕對眞理。他們大多數只接觸到主 Krishna 非人格的展示─ 梵。只有超越婆羅門的有限知識,領悟關於至尊性格神首 Krishna 的知識,才是在 Krishna 知覺中 ─ 換句話說,才是外士那瓦。Krishna 知覺包括對Krishna 不同的化身 ─ 如 Krishna 、尼拉辛哈、瓦拉哈等 ─ 的知識。Krishna超然於人類社會這四個階層,在 Krishna 知覺的人亦超然於一切人類社會的分類,無論是社會的、國家的,還是種族的。</fs> | ||
<- bg4.12|上一節 ^ bg|目錄 ^ bg4.14|下一節 -> | <- bg4.12|上一節 ^ bg|目錄 ^ bg4.14|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