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4.11 [2024/10/06 05:02] – host | bg4.11 [2024/10/19 03:40]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11.「凡皈依我的人,我全按照情况,沐以恩澤。琵莉妲之子呀!毎一個人都在各方面追隨我。 | + | <WRAP center box >4 章 11 節</ |
- | 要旨 | + | ये यथा मां प्रपद्यन्ते तांस्तथैव भजाम्यहम् ।\\ |
+ | मम वर्त्मानुवर्तन्ते मनुष्याः पार्थ सर्वशः ॥ ११ ॥ | ||
+ | >ye yathā māṁ prapadyante | ||
+ | >tāṁs tathaiva bhajāmy aham | ||
+ | >mama vartmānuvartante | ||
+ | > | ||
- | 每一個人都在 Krishna 示的各方面追尋祂。至尊性格神首 Krishna 部份顯現爲非人格的梵光,部份顯現爲遍全萬有存於萬物之內的超靈 ― 包括原子微粒。只有純粹的奉獻者才完全覺悟 Krishna。Krishna是所有人的覺悟對象。每一個人的滿足,視乎他渴望 Krishna 的程度而定。在超然的世界, Krishna 以超然的態度回報純粹奉獻者,也是根據奉獻者渴望祂的程度而定。有人希望祂是至高無上的導師,有人希望祂是朋友,有人希望祂是兒子,另外有人希望祂是情人。Krishna 按照奉獻者愛祂的强烈程度,沐他們以恩澤。物質世界也有這種互惠的感情,而主與種種不同的崇拜者,關係互惠,亦復如是。在這世上和超然世界的純粹奉獻者,跟主在一起,能夠爲主作個人服務,由此奉愛活動,獲得超然快樂。至於非人格神主義者,以及毁滅生物的個别存在,以作靈性自殺者Krishna 亦施恩澤,將他們納入祂的光燦中。這些非人格神主義者,不接受永恒極樂的性格神首,而且,消滅了自己的個别性,所以無法享有由爲主作個人服務而來的超然快樂。他們有些甚至不能安於非人格的存在,重回物質領域,暴露了他們對活動的强烈欲望。他們不能進入靈性星宿,但獲得機會在物質星宿活動。至於業報工作者,完成了賦定責任,主身爲祭祀犠牲的主宰,也賜以所欲的後果。至於追求主秘力量的瑜伽師,也獲主賜予所欲。換句話說,每一個人的成功,皆由主所賜。一切靈性過程,途徑相同,只是成功的程度有異而已。因此,除非到達 Krishna 知覺的最完美階段,否則一切努力皆有缺憾。正如聖典《博伽瓦譚》所說: | + | == 字譯 == |
+ | <fs medium> | ||
- | 「人無論是否沒有欲望 (奉獻者的情况),或渴望獲得一切業報,或已獲解脫,都須努力崇拜至尊性格神首,在 Krishna 知覺中,逐漸達到全然的完美。」(2.3.10) | + | == 譯文 == |
+ | 「凡皈依我的人,我全按照情况,沐以恩澤。琵莉妲之子呀!毎一個人都在各方面追隨我。 | ||
- | 11.「凡皈依我的人,我全按照情况,沐以恩澤。琵莉妲之子呀!毎一個人都在各方面追隨我。 | + | == 要旨 == |
+ | <fs medium> | ||
+ | 每一個人都在 Krishna 示的各方面追尋祂。至尊性格神首 Krishna 部份顯現爲非人格的梵光,部份顯現爲遍全萬有存於萬物之內的超靈 ― 包括原子微粒。只有純粹的奉獻者才完全覺悟 Krishna。Krishna是所有人的覺悟對象。每一個人的滿足,視乎他渴望 Krishna 的程度而定。在超然的世界, Krishna 以超然的態度回報純粹奉獻者,也是根據奉獻者渴望祂的程度而定。有人希望祂是至高無上的導師,有人希望祂是朋友,有人希望祂是兒子,另外有人希望祂是情人。Krishna | ||
+ | > | ||
+ | > | ||
+ | > | ||
+ | >yajeta puruṣaṁ param | ||
- | 要旨 | + | 「<fs medium> |
- | 每一個人都在 Krishna 示的各方面追尋祂。至尊性格神首 Krishna 部份顯現爲非人格的梵光,部份顯現爲遍全萬有存於萬物之內的超靈 ― 包括原子微粒。只有純粹的奉獻者才完全覺悟 Krishna。Krishna是所有人的覺悟對象。每一個人的滿足,視乎他渴望 Krishna 的程度而定。在超然的世界, Krishna 以超然的態度回報純粹奉獻者,也是根據奉獻者渴望祂的程度而定。有人希望祂是至高無上的導師,有人希望祂是朋友,有人希望祂是兒子,另外有人希望祂是情人。Krishna 按照奉獻者愛祂的强烈程度,沐他們以恩澤。物質世界也有這種互惠的感情,而主與種種不同的崇拜者,關係互惠,亦復如是。在這世上和超然世界的純粹奉獻者,跟主在一起,能夠爲主作個人服務,由此奉愛活動,獲得超然快樂。至於非人格神主義者,以及毁滅生物的個别存在,以作靈性自殺者Krishna 亦施恩澤,將他們納入祂的光燦中。這些非人格神主義者,不接受永恒極樂的性格神首,而且,消滅了自己的個别性,所以無法享有由爲主作個人服務而來的超然快樂。他們有些甚至不能安於非人格的存在,重回物質領域,暴露了他們對活動的强烈欲望。他們不能進入靈性星宿,但獲得機會在物質星宿活動。至於業報工作者,完成了賦定責任,主身爲祭祀犠牲的主宰,也賜以所欲的後果。至於追求主秘力量的瑜伽師,也獲主賜予所欲。換句話說,每一個人的成功,皆由主所賜。一切靈性過程,途徑相同,只是成功的程度有異而已。因此,除非到達 Krishna 知覺的最完美階段,否則一切努力皆有缺憾。正如聖典《博伽瓦譚》所說: | + | </fs> |
- | 「人無論是否沒有欲望 (奉獻者的情况),或渴望獲得一切業報,或已獲解脫,都須努力崇拜至尊性格神首,在 Krishna 知覺中,逐漸達到全然的完美。」(2.3.10) | ||
- | |||
- | |||
- | == 字譯 == | ||
- | == 譯文 == | ||
- | == 要旨 == | ||
<- bg4.10|上一節 ^ bg|目錄 ^ bg4.12|下一節 -> | <- bg4.10|上一節 ^ bg|目錄 ^ bg4.12|下一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