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3.29 [2024/10/03 02:14] – 建立 host | bg3.29 [2024/10/19 00:27]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3.29「愚味的人受了物質自然型態的困惑,完全作物質活動,而且變得依附。他們所履行的責任,因爲他們無知,所以屬於低等。儘管如此,有智慧的人不該攪擾他們。 | + | <WRAP center box >3 章 29 節</ |
- | 要旨 | + | प्रकृतेर्गुणसम्मूढाः सज्जन्ते गुणकर्मसु ।\\ |
+ | तानकृत्स्नविदो मन्दान्कृत्स्नविन्न विचालयेत् ॥ २९ ॥\\ | ||
+ | > | ||
+ | > | ||
+ | >tān akṛtsna-vido mandān | ||
+ | > | ||
- | <wrap lo> | ||
- | |||
- | 無知者不明瞭 Krishna 知覺活動的意義,因此主 Krishna 勸我們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試圖改變他們。主的奉獻者了解主的目的,而且比主仁慈。所以,他們冒各種險,接近無知者,誘使無知者作 Krishna 知覺活動。 Krishna 知覺對人類絕對需要。</ | ||
== 字譯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prakṛteḥ — 受物質型態所推動;guṇa-saṁmūḍhāḥ — 被物質認同所愚惑;sajjante — 從事於;guṇa-karmasu — 在物質活動中;tān — 所有那些;akṛtsna-vidaḥ — 祇有貧乏知識的人;mandān — 懶於去了解自覺;kṛtsna-vit — 有着實際知識的人;na — 不會;vicālayet — 試圖去刺激。</ | ||
+ | |||
== 譯文 == | == 譯文 == | ||
+ | 「愚味的人受了物質自然型態的困惑,完全作物質活動,而且變得依附。他們所履行的責任,因爲他們無知,所以屬於低等。儘管如此,有智慧的人不該攪擾他們。 | ||
+ | |||
== 要旨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知識淺薄的人誤將自己認同於物質知覺,因此,充滿了物質名位。軀體爲物質自然所賜。過份依附軀體化的知覺,便變爲不了解靈魂的懶人。無知者將軀體當作自我。於是,跟别人的軀體關係便是宗族關係,軀體誕生的地方便是崇拜的對象,宗敎儀式被當爲目的。社會工作、民族主義、利他主義,對這些在物質名位中的人,是活動的一部份。受了這些名位所惑,他們忙於在物質領域工作。對於他們,靈性自覺是神話;他們並無興趣。這些困惑的人甚或遵行人生最基本的道德原則,不使用武力,做物質性的善行。受靈性生命啓廸的人不該試圖剌激這些爲物質所包圍的人。還是默默地作靈性活動比較好些。 | ||
+ | \\ \\ | ||
+ | 無知者不明瞭 Krishna 知覺活動的意義,因此主 Krishna 勸我們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試圖改變他們。主的奉獻者了解主的目的,而且比主仁慈。所以,他們冒各種險,接近無知者,誘使無知者作 Krishna 知覺活動。 Krishna 知覺對人類絕對需要。</ | ||
+ | |||
<- bg3.28|上一節 ^ bg|目錄 ^ bg3.30|下一節 -> | <- bg3.28|上一節 ^ bg|目錄 ^ bg3.30|下一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