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2.7 [2024/10/02 19:58] – host | bg2.7 [2024/10/29 02:25]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7.「對責任我感到迷惑,脆弱敎我不能泰然自若。情况如此,我求祢淸楚吿訴我,怎樣做最好。現在我是妳的門徒是皈依祢的靈魂,請祢給我指示。 | + | <WRAP center box >2 章 7 |
- | 要旨 | + | |
- | <wrap lo> | + | कार्पण्यदोषोपहतस्वभावः\\ |
- | 自然 ─ 整個物質活動系統,對每一個人,都是困惑的根源。人到處碰上困惑,因此,該接近眞正的靈性導師,接受確當無誤的指導,實踐生命的目的。《韋達》聖典全勸諭我們接近眞正的靈性導師,擺脫非我們所願而有的困惑;這些困惑,好像一塲森林大火,沒有人放火,自己卻燒起來。在這世上,生命的困惑,儘管我們不想碰上,卻自行出現。誰也不想火災,但火災發生了:我們苦受困惑。《韋達》智慧指示我們,爲了解決生命的困惑,認識解決困惑的科學,須接近屬於使徒傳系的靈性導師。跟真正的靈性導師一起,我們該認識一切。那麼,我們不該再爲物質所困惑,要快快接近靈性導師。這便是此節要旨。\\ | + | पृच्छामि त्वां धर्मसम्मूढचेताः ।\\ |
+ | यच्छ्रेयः स्यान्निश्चितं ब्रूहि तन्मे\\ | ||
+ | शिष्यस्तेऽहं शाधि मां त्वां प्रपन्नम् ॥ ७ ॥\\ | ||
+ | > | ||
+ | > | ||
+ | >yac chreyaḥ syān niścitaṁ brūhi tan me | ||
+ | > | ||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 | == 譯文 == | ||
+ | 「對責任我感到迷惑,脆弱敎我不能泰然自若。情况如此,我求祢淸楚吿訴我,怎樣做最好。現在我是祢的門徒是皈依祢的靈魂,請祢給我指示。 | ||
+ | |||
+ | == 要旨 | ||
+ | |||
+ | <fs medium>自然 ─ 整個物質活動系統,對每一個人,都是困惑的根源。人到處碰上困惑,因此,該接近眞正的靈性導師,接受確當無誤的指導,實踐生命的目的。《韋達》聖典全勸諭我們接近眞正的靈性導師,擺脫非我們所願而有的困惑;這些困惑,好像一塲森林大火,沒有人放火,自己卻燒起來。在這世上,生命的困惑,儘管我們不想碰上,卻自行出現。誰也不想火災,但火災發生了:我們苦受困惑。《韋達》智慧指示我們,爲了解決生命的困惑,認識解決困惑的科學,須接近屬於使徒傳系的靈性導師。跟真正的靈性導師一起,我們該認識一切。那麼,我們不該再爲物質所困惑,要快快接近靈性導師。這便是此節要旨。\\ | ||
\\ | \\ | ||
誰是爲物質困惑的人呢?就是不了解生命問題的人。《伽爾伽奧義書》\\ | 誰是爲物質困惑的人呢?就是不了解生命問題的人。《伽爾伽奧義書》\\ | ||
行 9: | 行 24: | ||
形容這種人爲:「不好好做人,解決生命問題,因此不了解自覺的科學,最後便如貓狗一般離開這世界,實在又吝嗇又可憐。「人形生命,對善用它來解決生命問題的生物,極爲可貴。不善用它的人實在又吝嗇又可憐。幸好,世上有婆羅門,善用軀體,而且夠聰明,能解決生命一切問題。\\ | 形容這種人爲:「不好好做人,解決生命問題,因此不了解自覺的科學,最後便如貓狗一般離開這世界,實在又吝嗇又可憐。「人形生命,對善用它來解決生命問題的生物,極爲可貴。不善用它的人實在又吝嗇又可憐。幸好,世上有婆羅門,善用軀體,而且夠聰明,能解決生命一切問題。\\ | ||
\\ | \\ | ||
- | 旣吝嗇又可憐的人,將生命物質化,過份棧戀家庭、社會、國家等等。他們往往依附家庭生活 ─ 依附妻子、兒女和其他家人。依附而產生痛苦,純由軀體引起。他們以爲能夠保護家人,不讓家人死亡,或者,家庭和社會能夠保護他們,不讓他們死亡。這種對家庭的依附,在會照顧兒女的低等動物也可看到。阿尊拿聰慧過人,自然知道他對族人的感情,希望保護族人不讓族人死亡,是他困惑的因由。他也知道,作戰的任務在等候他。由於猥瑣可憐的脆弱,他無法執行任務。因此,他要求至高無上的靈性導師 ─主 Krishna ─ 給他確定的答案。他皈依 Krishna ,作 Krishna 的信徒。他希望,Krishna 不再以朋友的身份跟他說話。導師和信徒的對話是嚴肅的,現在,他想嚴肅地跟公認的靈性導師談話。因此,就《博伽梵歌》這門科學而言, Krishna 是原始的靈性導師 ,阿尊拿是第一個信徒。博伽梵歌敍述了阿尊拿如何了解它。 但愚昧的世俗學者說,我們不需皈依人性的 Krishna ,而該皈依 Krishna 無生的內在。Krishna 的外在和內在無二無别。不了解這點的人,可算愚昧極了。</ | + | 旣吝嗇又可憐的人,將生命物質化,過份棧戀家庭、社會、國家等等。他們往往依附家庭生活 ─ 依附妻子、兒女和其他家人。依附而產生痛苦,純由軀體引起。他們以爲能夠保護家人,不讓家人死亡,或者,家庭和社會能夠保護他們,不讓他們死亡。這種對家庭的依附,在會照顧兒女的低等動物也可看到。阿尊拿聰慧過人,自然知道他對族人的感情,希望保護族人不讓族人死亡,是他困惑的因由。他也知道,作戰的任務在等候他。由於猥瑣可憐的脆弱,他無法執行任務。因此,他要求至高無上的靈性導師 ─主 Krishna ─ 給他確定的答案。他皈依 Krishna ,作 Krishna 的信徒。他希望,Krishna 不再以朋友的身份跟他說話。導師和信徒的對話是嚴肅的,現在,他想嚴肅地跟公認的靈性導師談話。因此,就《博伽梵歌》這門科學而言, Krishna 是原始的靈性導師 ,阿尊拿是第一個信徒。博伽梵歌敍述了阿尊拿如何了解它。 但愚昧的世俗學者說,我們不需皈依人性的 Krishna ,而該皈依 Krishna 無生的內在。Krishna 的外在和內在無二無别。不了解這點的人,可算愚昧極了。</ |
- | == 字譯 == | ||
- | == 譯文 == | ||
- | == 要旨 == | ||
<- bg2.6|上一節 ^ bg|目錄 ^ bg2.8|下一節 -> | <- bg2.6|上一節 ^ bg|目錄 ^ bg2.8|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