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18.51-53 [2024/10/06 00:00] – host | bg18.51-53 [2024/10/21 01:14]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51/53.「以智慧淨化自己,堅決控制心意,放棄滿足感官的對象,不依附,無仇無恨,深隱於幽僻之地,幾乎不進食,控制軀體和舌頭,時常在神定之中,無所依附,無假我、假力、虚榮、欲望、忿怒,絕不接受物質事物;這樣的人肯定可提昇自己至自覺的境界。 | + | <WRAP center box >18 章 51 - 53 節</ |
- | 要旨 | + | बुद्ध्या विशुद्धया युक्तो धृत्यात्मानं नियम्य च ।\\ |
+ | शब्दादीन्विषयांस्त्यक्त्वा रागद्वेषौ व्युदस्य च ॥ ५१ ॥\\ | ||
+ | विविक्तसेवी लघ्वाशी यतवाक्कायमानस: | ||
+ | ध्यानयोगपरो नित्यं वैराग्यं समुपाश्रित: | ||
+ | अहङ्कारं बलं दर्पं कामं क्रोधं परिग्रहम् ।\\ | ||
+ | विमुच्य निर्म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個人被知識淨化後,就在善良型態中。因此,他變成心意的主宰,永遠在神定之中。因爲他不依附滿足感官的對象,所以不會吃多過需要的東西。他控制軀體和心意活動。他沒有假我,因爲他不認為軀體就是自己。他也不會想接受很多物質事物,使軀體肥大和强壯。他不以爲生命是軀體,他不會假驕傲。他滿足於主恩賜給他的任何東西。他不會因爲感官得不到滿足而忿怒。他也不會努力攫取感官對象。因此,當他完全擺脫假我的時候,他對一切物質事物,全不依附。這就是覺證梵的境界。這境界稱爲「成梵」。一個人擺脫了生命物質概念的時候,就會變得平和,不會不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mucya nirmamaḥ śānto | ||
+ | > | ||
== 字譯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 譯文 == | == 譯文 == | ||
+ | 「以智慧淨化自己,堅決控制心意,放棄滿足感官的對象,不依附,無仇無恨,深隱於幽僻之地,幾乎不進食,控制軀體和舌頭,時常在神定之中,無所依附,無假我、假力、虚榮、欲望、忿怒,絕不接受物質事物;這樣的人肯定可提昇自己至自覺的境界。 | ||
+ | |||
== 要旨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一個人被知識淨化後,就在善良型態中。因此,他變成心意的主宰,永遠在神定之中。因爲他不依附滿足感官的對象,所以不會吃多過需要的東西。他控制軀體和心意活動。他沒有假我,因爲他不認為軀體就是自己。他也不會想接受很多物質事物,使軀體肥大和强壯。他不以爲生命是軀體,他不會假驕傲。他滿足於主恩賜給他的任何東西。他不會因爲感官得不到滿足而忿怒。他也不會努力攫取感官對象。因此,當他完全擺脫假我的時候,他對一切物質事物,全不依附。這就是覺證梵的境界。這境界稱爲「成梵」。一個人擺脫了生命物質概念的時候,就會變得平和,不會不安。</ | ||
+ | |||
+ | |||
<- bg18.50|上一節 ^ bg|目錄 ^ bg18.54|下一節 -> | <- bg18.50|上一節 ^ bg|目錄 ^ bg18.54|下一節 -> |